新华社太原12月26日电 题:从煤田到绿海——一块改革试验田的绿色发展路
新华社记者王井怀、马晓媛
冬日的塞北,站在平朔安太堡煤矿复垦区的高处,举目四望,仍然能看到片片青绿的小油松,矗立于朔风中。从煤田到绿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块“试验田”,平朔安太堡煤矿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项目,平朔安太堡煤矿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79年。1984年,中美双方在北京签署《关于共同开发安太堡露天煤矿协议》,一个现代化煤矿在塞北拔地而起。
今年68岁的吕宝禄是当年第一批到岗的工人,见证了这座煤矿挖下第一铲煤的场景。他回忆说,那时人们的发展愿望迫切,采煤作业经常“三班倒”,歇人不歇机器。截至2017年底,安太堡露天矿已经开采原煤5.3亿吨,煤炭源源不断从塞北输向全国。
剥离表层的黄土,挖掉浅层的煤炭,从山坡到煤田,平朔安太堡煤矿在支持全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面积的开采区。
“改革开放初期,从外国学来的环保理念便在这里扎根,平朔煤矿开辟了我国‘将复垦治理费用纳入生产成本’理念的先河。”中煤平朔集团节能环保部主任贺振伟说。
在煤炭开采的同时,平朔集团开始大力推行绿化复垦。平朔集团先后与山西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合作,针对矿区高寒、干旱、水蚀、风蚀并重的情况,总结出适宜于半干旱黄土区采煤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方法。
中煤平朔集团宣传部副部长崔培桃介绍,多年来平朔集团累计投资20多亿元,摸索出草灌乔木复垦种植立体模式,完成土地复垦总面积4万亩,矿区复垦绿化覆盖率95%以上,排土场可复垦面积90%以上,生态环境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陈日新 资料照片 山西朔州,中煤平朔安太堡矿,三层楼高的巨型运输卡车来来往往,六层楼高的电铲车忙个不停,“一斗下去能挖100吨煤,三斗就能装满一辆2700马力的巨型卡车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樊攀、魏梦佳)“改革推进后,中国在经济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过程中,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变化在全世界是一个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