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2月25日电 题:湖北房县:扶贫队长变身“推销员”
新华社记者李伟
“一起数给你啊,这是12000块钱。你好好点一下。”
“差不了,这次一下子卖了4头土猪,今年基本上能脱贫了。”……
这段对话,发生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九道乡昌俊农家小院的老板宋昌俊和贫困户韩开喜之间。他们的牵线人,是国网房县供电公司驻义渡坪村扶贫队长赵家琳。
赵家琳驻点3年,他既当生产队长,又兼职做“推销员”,让当地农户家里的农产品成了“香饽饽”。
前几天,赵家琳在网上发布贫困户韩开喜的土猪信息后,城里的商户宋昌俊看到后赶到村里。看着30多头土猪膘肥体壮,宋昌俊买了4头。宋昌俊说:“这是地道的土猪,肉味道比较鲜美,客人比较喜欢这个味道。”
卖了土猪后,赵家琳又来到贫困户张道山家里,拍好照片后发到互联网平台,为他家土酒发布销售信息。原来,张道山家中自酿8000斤土酒,正需要销售。
房县是湖北省深度贫困县,九道乡义渡坪村与重庆、河南交界,全村共有481户1578人。这里山高坡陡,人口分散,是全县最偏远的一个深度贫困村。
村支书刘广艳告诉记者,以前,村子由于地理环境所限,交通信息闭塞,农户有好的特色产品卖不出去,脱贫致富形成了瓶颈。村里没有工业企业,但有土猪、土酒、土豆等特色农产品。赵家琳2016年担任驻村扶贫队长后,就当起了义务推销员。
“我们通过微信朋友圈、互联网、电商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等渠道发布信息,帮助销售土特产。”赵家琳说,今年全村通过销售农特产品收入可达100万元,带动133户、440人脱贫,2019年全村有望整体出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但绝大多数贫困户往往只能因地制宜从事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这会导致当地农产品同质化竞争,再加上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容易让贫困户面临“广种养、愁销售”的困局。
“坐等市场主动青睐贫困户的土特产,只会坐失良机,指望贫困户自产自销,又难以打开市场。”赵家琳说,这需要有关部门和帮扶各方使出“有形之手”,搭建平台,推动当地农产品走出本土。“广大扶贫干部伸出‘亲情之手’,利用各种渠道为贫困户的土特产吆喝,也是一条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
新华社太原8月17日电 题:贫困户薛记平“发牛财” 新华社记者孙亮全 山西省灵丘县王巨村的贫困户薛记平这两年终于发了“牛财”。薛记平是白崖台乡里的“名人”,在“发牛财”之前,曾出过车祸,倒过牛的霉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6日电(记者魏婧宇)种了一辈子玉米的胡宝,两年前开始种树。刚拿到树苗时,胡宝心里直打鼓,不相信这些“手指头粗的”树苗能帮他脱贫,而现在每一棵树都蕴含着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华社石家庄6月21日电(记者李继伟)“以前确实难,看不到希望。”河北临西县西马鸣堂村贫困户孙秀霞说,丈夫因小脑萎缩卧床8年有余,儿子先天性聋哑,女儿上小学,全家靠她一个人艰难支撑。 转机发生在今年初
新华社石家庄7月30日电(记者白明山)“多亏健康扶贫政策好,加上这么多人一次次劝我,再住院晚点儿,我这条腿就保不住了!”在河北临漳县中医院的扶贫病床上,柏鹤集乡兵马寨村贫困户张有太说
原标题:广西融安九成贫困户完成家庭医生签约 自广西融安县推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机制以来,两个多月时间,全县4.8万多名贫困群众完成家庭医生签约,占应签约总人数的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