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一个党员就是一片天”——追忆百岁“红嫂”张淑贞(2)

2018-12-23 20: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战火砥砺淑且贞

晚年的张淑贞记忆力大幅衰退。夜里醒来,她经常颤巍巍地把家门打开。“娘说,门关上了,部队路过就不进来了。”儿子于千林怕她冻着,悄悄给关上,但一宿下来要关好几次。

“娘有时候不清醒,以为现在还是抗战时期。”于千林说,张淑贞经常让他赶紧煮挂面,一煮就是10斤。“她说八路军的队伍要过来了,让战士们吃过饭再走,别饿着肚子去打仗。”

军民鱼水深情始终在张淑贞心头萦绕。她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入党,用一生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在抗战最艰苦的1940年到1943年,张淑贞担任2个村的妇救会长,负责13个村的抗日宣传和党员发展工作。全家还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抗日干部、救治了百余名八路军伤病员。

张淑贞在抗战时期结识的将领、战士,亲手抚养过的孩子,很多后来担任了要职。但于爱梅介绍,母亲生前对家人嘱咐最多的话就是“不要提要求”“不要添麻烦”。就连组织上每个月发的补贴,张淑贞都于心不安。去世前,她还叮嘱于爱梅,把补贴取出来当特殊党费上交。老人常说,“一个党员就是一片天,老百姓一睁眼就能看见呢。”

12月19日晚,或许是心有所感,张淑贞让女儿取出她珍藏着的三枚党徽,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那枚,攥在手心里。20日早晨6点,这位104岁的老人带着这份她最珍视的荣誉,安详离去。

蒙山含泪,沂河凝噎。

她坎坷且不平凡的一生,正如挽联所书:百岁红嫂承传大善大义,一代楷模诠释至淑至贞。

  “红嫂精神”代代传

战争年代的沂蒙,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

“母送儿,妻送郎,最后一子送战场。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破棉袄,盖在担架上。”她们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革命,用小推车推动历史,谱写了抵御侵略和解放人民的悲壮诗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