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贫困户的“救命钱”,一度成为某些人眼中的“唐僧肉”。江苏省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陈志扬介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数据比对、轨迹查询,及时发现问题线索,迅速跟进查处,把“唐僧肉”变成“烫嘴肉”。
2014年8月,淮安市茭陵乡政府申报了江苏省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资金项目,计划新建一幢标准化厂房,收取租金分给茭陵村、果园村等254户低收入农户。但茭陵村负责人胡某某等人,将租金用于村集体支出,并未发放给低收入农户。当地纪委通过“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发现问题后,问责相关责任人,并于今年1月将租金发给低收入农户。
全程留痕全部公开,倒逼扶贫干部“扑下身子”
3月23日、6月8日、9月18日……在连云港市灌南县李集乡新民村贫困户孙登奎的扶贫手册上,详细记录了扶贫干部赵大鹏的上门走访时间。赵大鹏通过多方联系,帮助孙登奎找了一份在稻鱼混养产业区的活儿,老孙越干越起劲,日子越过越红火。
“个别帮扶干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虚假扶贫、数字脱贫,群众反映不好。”江苏省纪委监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章健说,“阳光扶贫”监管系统详细记录帮扶轨迹,结对走访去没去、采集信息全不全、帮扶措施实不实等问题,一目了然。
大数据监管系统倒逼干部“扑下身子”,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近期,宿迁市泗阳县纪委根据“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发现,有关干部对李口镇农李村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高渡镇南王集居委会千亩生态鲈鱼养殖示范基地项目等均未及时走访,部分扶贫干部在信息填写、脱贫分析方面也存在问题,当地纪委及时进行了问责处理,树立严实导向。
新华社长沙11月20日电 题:湖南新邵:“扶贫车间”进了村 新华社记者陈文广 高文成 “现在就在自家楼下干活,虽然工资比沿海少一点,但能天天见到孩子,开销也小了不少,真的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