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贵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4日讯(记者张雪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日前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扶贫富民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分析,世界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普遍规律就是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再匹配当地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因此,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是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前提,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同时,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具有居民和游客可共享的特点,因此,这也是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均等化的重要方面。而从中国旅游业4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乡村旅游对于扶贫富民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应该朝着这一目标继续前进。
《意见》提出五方面措施,覆盖了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文化内涵、品牌打造、扶贫攻坚等各个方面,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形成推进合力。
对于规划引领,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我国大约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率较低,乡村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以资源和市场为导向,优化乡村旅游区域布局,将乡村旅游纳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