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特稿:书写共同发展进步的时代传奇——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世界贡献
新华社记者韩墨
40年改革开放,如一条大河,不舍昼夜地奔腾,润泽整个大地。站在岁月的闸口回望,总能感受到深沉而昂扬的力量。
1977年10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客人时说,中国只有“改变落后状况,才能对人类作出比较多的贡献”。改革开放还在酝酿时,中国领导人就已在思考“中国能向世界贡献什么”的问题。
40年风雨奋进。改革开放不仅在人间写下一个个“惊叹号”,更留下一串串“连字符”:连接中国与世界,激发融汇与变革,点燃希望与梦想。这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壮丽画卷,这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发展之钥:打开共同进步的大门
“你是哪个单位的?”
“我是个体户。”
这段对话发生在1979年夏末的北京。担任过美国驻华公使的傅立民在街边买了碗汤面,和摊主聊了几句。“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个体户这个词,我当时就意识到,一场革命正在中国开启。”傅立民回忆道。
返回华盛顿后,傅立民连夜撰写报告,预言“中国即将快速腾飞”。即便有如此先见之明,这位资深外交官仍不禁感叹:“回想过去40年,我当时犯下的唯一错误,就是低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这种变化,确实难以估量。谁能想到,40年间,傅立民提到的中国“个体户”数量增长了500多倍,私营企业增长了338倍。中国经济实现年均9.5%的增长,其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从1.8%上升到15%左右。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名片”上的头衔还可以不断添下去。它呈现的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正成为世界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奇迹”为世界作出巨大发展性贡献,释放出强劲的全球牵引力和辐射力。
2018“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成员在北京语言大学进行课堂体验。(北京语言大学供图) “我们来做一个测试,在座的访华团成员会用中文说‘谢谢’‘中国’‘再见’吗……非常好,恭喜大家通过测试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特写:中国“核司令”,并未远行…… 新华社记者于晓泉 11月21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 程开甲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中,告别者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