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带一路”到中国,搭乘“发展号便车”
上海,黄浦江边,璀璨的灯光照亮了万国建筑。
外滩亮化工程的“帮手”之一是进口博览会上的明星展商飞利浦照明,这家刚刚更名为昕诺飞的荷兰企业,在博览会上展示了刚刚面世的可见光通信技术(LiFi)和智慧城市照明系统,并和中国建材集团、武汉防灾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昕诺飞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王昀说,进博会不仅让企业获得了展示最新科技的平台,开拓了商机,更在整个备展参展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受益的全球企业并不只有巨头们,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小企业也正在获得中国市场带来的丰沛机遇。
“进口博览会上对接的成果让我喜出望外。”格鲁吉亚展商上海欧传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可夫说,公司在进口博览会上展示了不少在中国市场尚属“冷门”的进口食品,比如格鲁吉亚特色的小饼干、玫瑰精油提取的饮料等,还与辽宁锦州市签订了价值人民币3000万元的合作协议,未来有望将部分加工程序落户当地。
现在,杨可夫不仅忙着考察“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也启动了在中国建设加工工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希望能让格鲁吉亚的玫瑰飘香中国”。
从上海到全球,第二届进博会迎来“报名热”
悉尼,世界广场,一封来自中国的“电子邀请函”出现在大屏上向全球企业发出了邀请:“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欢迎您!”5家澳大利亚企业在第二届进博会的推介活动上报名签约,展览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
企业的热情与首届进口博览会上的踊跃成交分不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的官方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共有116家企业、 200个品牌参加首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共与338家中国企业达成成交意向,金额24.4亿美元。
原标题:视频|十问进博会②:为什么只进口,不出口?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世界贸易领域的各大博览会多是有买有卖,进出口集于一身。
新华社上海11月9日电(记者张越男 周琳 丁雅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30万平方米的“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吸引了3600多家企业前来参展
在距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场馆不远的一座变电站里,轻微的滑轮声打破了设备室的宁静。在一排配电柜前,滑轮带着一只小型的摄像头“一步一停”,借助垂直方向的伸缩杆,这个摄像头能够对准配电柜上每一处监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