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黑土地“减”出高质量发展(2)

2018-12-06 15:31:0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2013年,王正义成立了渔香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专注绿色有机种植。

化肥不用了,农药少用了,玉米产量降了,但品质和效益提高了,“我们种的有机玉米,市场价是普通玉米5倍以上。”

近年来,黑龙江在稳定产量、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前提下,逐步实施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

2017年,全省少用化学农药(含除草剂)4030吨,少用化肥11.5万吨。

科技进步推动黑土地“减负”。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一间实验室里,记录了七星农场农户的测土配方数据。

“土壤缺什么,我们就施什么肥。”园区党支部书记苑丽介绍说,2005年以来七星农场节约肥料近两万吨,节本增效超12亿元。

黑土地吃上“营养餐”。今年黑龙江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8亿亩,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3500多万亩。

绿色有机正成为农业生产新时尚。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已增至8000万亩。

  还:让百姓饭碗“牢一些”

忙完秋收,黑龙江乔楚种植家庭农场把8000亩耕地的秸秆粉碎还田。“这是培肥地力的好事。”农场负责人乔志国说。

近年,黑龙江省持续加大秸秆还田推进力度,很多地区探索秸秆沤肥还田。试验证明,连续3年秸秆还田,耕地地力明显提高。

地上的秸秆在“还”,地下的水也要“还”。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粳稻产区。由于常年抽取地下水灌溉水稻,地下水资源遭受枯竭威胁。

黑龙江省启动建设了多个灌区工程,以减少对地下水的使用。

“附近4个灌区建成后可灌溉715万亩,节省地下水约30亿立方米。”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水务局副局长董经财说。

一些地区“还”得更彻底,不合理开垦的耕地直接退耕还林、还湿、还草。

2005年起,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开始退耕还湿,目前已超7万亩。如今,这片湿地正成当地农民增收“法宝”。依托紧邻湿地公园优势,富锦市锦山镇洪州村办起了农家乐、采摘园。

“我开这个小超市,一天毛收入六七百元。”村里曾经的贫困户王园林说。

“休、减、还,看起来是‘减法’,实际是‘加法’‘乘法’,推动黑龙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