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专访:文物援外促“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

2018-12-05 14:31:0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柬埔寨暹粒12月5日电  专访:文物援外促“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

新华社记者毛鹏飞

保护和发展吴哥古迹国际协调委员会第25届全体大会暨第31届技术大会4日至5日在柬埔寨暹粒召开。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在会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文化遗产保护是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文物援外已成为中国文物保护“走出去”的新亮点。

胡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物援外工作经过了一个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吴哥古迹保护工作是其中的成功范例。25年前,中国参与了由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先后完成了周萨神庙和茶胶寺的保护修复工程,即将展开王宫遗址修复项目。

文物援外已成为文物保护“走出去”的新亮点。据胡冰介绍,有了吴哥古迹保护项目的成功范例,中国陆续在世界各国展开了文物援外工作。例如,援助尼泊尔九层神庙保护修复项目;在沙特塞林港遗址开展和深化联合考古项目;在埃及、沙特、伊朗、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联合考古、规划设计和修复合作项目。

胡冰说:“目前我国文物援外和联合考古项目在周边国家形成较为完整的项目链,其中历史古迹保护修复覆盖6个国家8个项目,联合考古覆盖13个国家近20个项目,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胡冰说,文化遗产保护是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事业,是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国家文物局将促进文物保护“走出去”主体和形式多样化,综合考虑保护工程、联合考古、人才培训、科研合作的比例,既“见物”也“见人”,推动文物援外工作全面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为了使文物保护更好地‘走出去’,我们致力于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团组交流、文物展览、文化遗产维修与保护、专业人员培训、联合研究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平台,努力实现我国与丝路沿线各国的交流与互鉴,促进各国民众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普通民众的心中孕育相互信任的文化基因,促进我国与丝路沿线各国的世代友好。”胡冰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