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2月1日电 八桂儿女传:陈保善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
新华社记者曹祎铭
“一株农作物的背后往往是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又牵连着千万户农民家庭的命运。我作为植物病理学科技人员,要把知识与产业结合,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广西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保善说。
陈保善1959年出生在广西一个普通的壮族农民家庭。体会过务农的不易,他心底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能力。1978年高考,陈保善被原广西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录取,这成为他此后几十年事业的起点。
1985年,陈保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到澳大利亚和美国深造。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他在低毒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机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领域的研究走在国际前列,这些研究成果论文先后在《科学》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
1999年,陈保善辞去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职位,放弃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举家回国,到广西大学工作。当时许多人笑他傻,陈保善说:“国家需要,我就应该回来。”
回国后,在条件相对简陋的情况下,陈保善开始了科研工作。经费有限,就请工人按他设计的图纸做实验台;没有光照培养箱,就自己做个小架子,装上几支光管,再加一台风扇吹风散热……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陈保善领导研究小组成功建立起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全新实验系统,使我国在该领域有了一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研究平台。
“农业科学需要贴近生产,研究人员必须多到田间地头去才行。”作为一名农业教学科研人员和植保专家,陈保善常说,他的论文就应该书写在土地上。
新华社武汉12月1日电(记者 徐海波 黎昌政)病人一站式就医,不用抽血拍片到处跑;医院就像商业综合体,看病之余还可以逛街购物,享受美食……11月30 日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医院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交流会上
新华社长春12月1日电(记者 高楠)11月30日晚,吉林大学原创音乐剧《黄大年》在该校成功首演。 “校园里不灭的灯,是你点亮那光芒……钢铁般的脊梁,心怀祖国有了振兴中华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