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杭州余杭发力产学结合 校地合作“朋友圈”达到15所

2018-11-26 11:32:00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杭州11月26日消息(记者张国亮 通讯员费彪 孙明姝)杭州余杭区25日举办校地合作对接会暨2018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余杭校地合作“朋友圈”再扩容,余杭正式牵手东华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四所高校,在战略决策咨询合作、科技创新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交流、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展深入广泛合作。至此,余杭校地合作的“朋友圈”已经达到15所。

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金海燕表示,东华大学的优势是纺织学科,而余杭区正在打造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艺尚小镇,双方有着天然的合作优势。未来,东华大学计划把学校纺织新品和学生设计作品的发布都放到余杭艺尚小镇的秀场来举行。

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王良兴告诉记者,签约之后,温医大将利用自身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学科优势,帮助余杭区医院培训全科医生和口腔科医生,提升他们的医疗水平。王良兴透露,余杭区给温州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提供了额外更多的扶持。“安家费补贴,一般的学校毕业生给3万,给我们学校毕业生是5万。”

近年来,针对余杭区内高校资源相对缺乏的实际,余杭区将“校地合作”作为引才招智、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频频出招。去年5月,余杭区与浙江大学签订第二轮区校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科技、项目、医疗健康和教授村建设等五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去年8月,余杭区出台《关于实施引才“十百千”工程进一步打造余杭人才高地的十条意见(试行)》等“10+X”人才新政,其中一大重点便是探索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引才合作;去年11月以来,余杭联合浙江省教育厅,与浙大等11所高校成立校地合作联盟,以名企名校名城为引领,推动政府、高校、企业三方深化合作,这也成为余杭区校地合作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据了解,一系列的校地合作举措在余杭开始开花结果。去年以来,中国美院良渚校区、设计开放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时尚学院等相继落户,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浙大超重力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纷纷落地;顺利推动42个区级高校重点项目落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建立了稳定的人才输送通道,2017年引进高校毕业生突破3万名,位居杭州市各区县市第一;2018年前三季度引进高校毕业生达2.97万名,再创新高;聘请364名高校学者担任“智库”专家,组建高校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队,成立了高校产学研余杭联盟东部中心等。

25日活动现场,清华大学大气治理项目、浙大余杭农业科技创新园、哈尔滨工业大学视觉检测机器人三个项目分别与临平新城、区农业局、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签约,为校地合作再添新动能。同时,余杭区“校地合作政策十条”与 2019年“余商学堂”计划正式对外发布。经前期研究梳理,《余杭区加强校地合作十大政策》正式发布,涵盖“加大高校人才引育”“鼓励高校资源共享”“加快产学研转化落地”“支持师生创业创新”“推进共建园区平台”五大领域的十条政策。如支持诺贝尔奖、中外院士等拔尖人才领衔项目落地余杭,最高可享受了300万安家费补助、500万天使梦想基金、3年每年600万研发补助、免费办公场地等政策,并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余商学堂”则坚持“注重实效、学用结合、即学即用”的原则,打造企业家培训体系,采取“专家授课+现场教学+企业家沙龙”等短期培训班和中长期研修班模式,紧盯“修身篇”“齐家篇”“爱国篇”“看天下篇”四个部分以提升个人素养、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加强政治引领、开阔思路视野,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综合素质。预计全年将安排2万余人次培训,培训金额近2000万。

近年来,余杭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人才强区建设。目前,余杭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30万,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000余名。已连续8年被评为省、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先进单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总量和增量继续位列全省区、县(市)首位。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