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1月24日电 题:村民变股民 资金变股金——山西隰县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当74岁的杨仁柱从村干部手里接过养牛扶贫项目的1800元分红时,他高兴地咧开了嘴,“够吃一年的面,这事真不赖!”
杨仁柱是山西隰县下李乡均庄村人。不久前,在均庄村举办的肉牛养殖项目分红大会上,包括杨仁柱在内的120户入股的贫困户,每户分红1800元。
隰县地处吕梁山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隰县探索“村社合一、统一经营”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让扶贫资金变为村集体的股金,帮助村民成为股民,走出一条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特色脱贫路。
2017年,一笔60万的扶贫资金让均庄村犯了难。“隰县位于偏远山区,受限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许多地方发展集体经济有难度。”下李乡党委副书记杨晋伟说。
最后,均庄村还是决定利用有限的资金发展集体经济。但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百无头绪之际,一家肉牛养殖合作社进入了村干部的视野。成立于2012年的隰县农富乐种养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发展肉牛养殖,目前肉牛存栏量有250头左右。
能不能通过入股肉牛养殖项目,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稳定增收?
“这样无需新建场地,节省了大量起步投资费用,实现借鸡下蛋。企业带动能力强,有利于实现村企联动。”均庄村包村干部肖伟龙分析,“产业发展资金也变为集体种子资金,持续循环。”
杨仁柱也觉得不错。“俺们一个人出3500块钱,啥也不用管,年底就有分红。等牛一卖,本金还能回来。”他跟老伴商量后,找村民借了点钱入了股。
5月份,均庄村的贫困户、均庄村委和隰县农富乐种养专业合作社签订三方合同,肉牛养殖项目正式启动。
六个月过去了,120头“扶贫牛”长势喜人,鉴于市场上牛价较好,合作社和村委商量后,提前给贫困户们分了红。等1月份卖了牛,村集体的60万扶贫资金和村民们的42万自筹款都将“原路返回”。
尝到甜头的均庄村,正在思考如何改良这一扶贫项目,让更多贫困人口受益。“这么好的项目,明年就是让我出5000元,我也要参加!”杨仁柱语气坚决。
年底之前,均庄村——这个贫困人口占到全部人口三分之一的小山村,即将实现整村脱贫。
新华社长沙11月20日电 题:湖南新邵:“扶贫车间”进了村 新华社记者陈文广 高文成 “现在就在自家楼下干活,虽然工资比沿海少一点,但能天天见到孩子,开销也小了不少,真的是很好
新华社广州11月11日电(记者黄书波、于晓泉)空军近年来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依托“六项工程”先后实施269个扶贫项目,参与帮扶117个贫困村、5711个贫困户,把党和军队的温暖送到了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