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2日电 题:别了,喀喇昆仑
新华社记者胡虎虎
当再被问起家住何方时,47岁的都热·加尔曼终于可以不用指着喀喇昆仑山说,“那边,山里面”了。都热熟练地说出“塔提库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纬七路224号”,这是他的新家,距县城仅25公里。
都热从喀喇昆仑山深处的大同乡阿克托尕栏杆走来。今年,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陆续对居住在偏远山区、难以实现就地脱贫的358户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统筹各项扶贫和保障措施,帮助贫困百姓“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
对生在牧民家庭的都热来说,告别故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就是在山里长大的,老人在这里,牛羊也在。”今年4月,他和妻子就到安置点参观过,但夫妻俩还是“坚持”到11月再次参观后,才领取钥匙。期间,县乡村三级扶贫干部多次上门宣讲,为都热一家搬迁解开心结。
决定搬迁时间后,都热的妻子那尼克·苦卡尼提前一周缝制好12床新被子。出发前一天,都热和妻子商定,由他先去安置点布置新居,那尼克则暂时留守,照顾母亲、看管牛羊。
“被子是招待客人用的,锅碗要去县城买新的。”都热对再次来访的记者说。环顾简陋的旧屋,被透明塑料纸包裹得齐齐整整的被子成了最耀眼的物品。
从深山里的居所到县城附近的安置点,全程约250公里,却不是一马平川。都热牵着驮有行李的骆驼,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只有枯水期能通行的河道里。步行约一个小时后,到达阿克托尕栏杆村村委会附近,随行的乡干部用对讲机喊来货车,开始向县城转运。
“以前,长辈们去县城要带干粮,骑马走牧道,三天才能到。”货车疾驰在今年九月刚铺好的柏油路上,都热与同伴们聊着,“这条路没修好的时候,我们去县城要六七个小时呢!”由于路途遥远,县政府安排了贫困户搬迁补助费。笑声不时从车里传来,向群山诉说着对新生活的憧憬,直至山外的世界。
原标题:探访北京密云黄裕口村村民临时安置点食宿安排周到细致村民心中倍感温暖北京市密云区黄裕口村村民们被安排在密云水库中学临时安置点,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看一下。
> 新华社拉萨11月12日电题:生活物资供应充足 群众安全有保障——西藏金沙江堰塞湖安置点见闻 新华社记者坚赞、黄浩铭 11日晚,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康扎西安置点,藏式火炉燃放袅袅炊烟
> 安置点的人越来越少 8月23日晚,记者对寿光受灾严重的上口镇几个重点部位进行了探访。 晚上8:30:晚餐是一碗泡面 记者来到广陵二村村委会。20日那天,广陵二村进水严重,村庄几成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