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与其放火,不如打包”——山西浑源秸秆综合再利用见闻(2)

“与其放火,不如打包”——山西浑源秸秆综合再利用见闻(2)
2018-11-08 18:31:01 新华网

记者走近浑源县德诚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路上看到运送秸秆的农用车络绎不绝,企业院内堆满了成捆的秸秆草垛,工人将秸秆原料放入五六米高的机器中,经过压缩加工,生产出颗粒状的生物质燃料。

公司总经理孟素珍说,这样的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是一种新型环保能源,其充分燃烧的发热量是3600大卡,同面积供暖相比普通锅炉节省费用约40%以上。同时在此基础上拓展的碳基复合肥生产线也在建设当中。

该公司以每吨26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回收秸秆,每年消化加工5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同时带动农户增收1300万元。

“现在在浑源,农田秸秆成了香饽饽。”东坊城乡郭家庄村农民创业者薄飞说。2016年在外做生意的薄飞回乡创办了一家农业开发公司,趁着县里推广秸秆综合再利用的东风,他花30万元购买了3台大型秸秆打捆机,每年为村民免费收秸秆,再转卖给企业。

“一台机器一天能收800捆秸秆,一捆卖4元钱。”薄飞说,靠着收秸秆,他去年冬天几个月就收入了十几万元,原来“愁坏了百姓、难坏了政府、污染了天空”的玉米秸秆,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创业致富的好资源。

尝到甜头的薄飞继续在秸秆再利用上下功夫,他不仅自己承包了100亩地种玉米,还以玉米秸秆为饲料养了1200头肉羊,发展出了种、收、养一体的循环产业链,公司规模迅速扩大。

如今在浑源,像薄飞一样依靠秸秆增收致富的农民越来越多,百姓对秸秆的观念也从“不得不烧”变成了“与其放火,不如打包”。

任常青告诉记者,推广秸秆综合再利用后,全县焚烧秸秆现象明显减少,冬季农村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过去冬天“过马路看不见红绿灯、麻雀变成了黑精灵”的县城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绿色生态家园。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