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0月26日电(记者 雷肖霄)“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区别是什么?”“太空垃圾应该怎么处理?”……2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航天精神中华行”系列展览正在进行,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热情高涨地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进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串联起来的中国航天发展简史。“玉兔号”“嫦娥三号”“风云三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模型也在此悉数亮相,此外还有“趣太空”“探索者”等VR体验区,让游客模拟乘坐飞船遨游太空的场景。
“刚才说的那个太空站太酷了,集工作、学习、娱乐于一体。”来自西安航天中学高一年级的李旭亮激动地讲述着参观展览的感受。与此同时,不少同学也用画笔描绘出了自己想象中太空。
“这是宇航员,他旁边是地球和月球,上面是五星红旗,整幅画表现的是我们中国的宇航员登月成功,十分骄傲。”19岁的聋哑女孩韩钰莹拿着自己的画作,用手用力比画,描述着自己心目中的“航天梦”。“虽然我还不知道太空里有什么,但是我相信一定很美。”
韩钰莹来自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共有30多名同学参观了这个航天科普展。韩钰莹的老师王建军说:“航天科普展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无限的太空赋予了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
蔚蓝的地球边画一个小小的宇宙飞船,旁边用红色的彩笔写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是西安航天中学高一的学生李周卉梓画笔下的“航天梦”。据李周卉梓介绍,她的父母都是“航天人”,长期奋战在我国航天事业一线。“平时他们特别忙,常常加班,陪我的时间很少,但是每次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的那一瞬我都很自豪,因为我知道那里面有我爸爸妈妈的贡献。”李周卉梓说。
据了解,西安是“航天精神中华行”系列展览的首发站,本次航天科普展重点聚焦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将航天科技与青少年科普相结合,激发更多学生热爱航天、热爱科学。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李国利、朱霄雄)4月24日是第三个“中国航天日”,来自中、俄、法等国的17名中外航天员聚首中国航天员中心,交流航天飞行经历,畅谈人类航天梦想,探讨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之路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李国利、宗兆盾)在第三个“中国航天日”到来前夕,航天员刘旺、王亚平和邓清明22日走进大学校园,与北大、清华、北航等6所高校学生代表座谈交流,热议新时代,共话航天梦
中国空间站将建设成为国际战略性科技基础设施,为广大“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提供服务。 (新华社发) 北斗导航基本系统将于今年年底建成
封面新闻实习记者 陈彦霏 什邡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10个极重灾区之一,全市受灾人数达41万余人,5924人遇难,因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9亿元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作为旅行者,孙家栋曾游览过海南岛的绝美景色;作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曾参与海南航天发射场的勘查选址;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