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题:增速放缓就是“扛不住”?短视!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6.7%,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6.5%。海外某些人将此解读为中国经济“扛不住”,没有充足“弹药”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仔细分析就能看出,这一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站不住脚。
仅盯短期数字波动就唱衰中国经济,无疑犯了看局部不看全局、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毛病。面对稳中有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短期内出现一定波动是正常现象,而且相比外部影响,这更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主动调控的结果。破旧立新的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历史积累问题和增速波动现象,但把一时一事拿出来渲染放大,恐怕是别有用心。
唱衰中国经济是短视的表现。海外也有不少声音认为中国政府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挖掘内生动力,保证经济增长稳健。IMF近期发布的报告就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维持在6.6%,认为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可控。
经济形势好不好,不能只盯着GDP等个别指标。不妨看看外贸和外资数据表现: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增速高于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和平均增速。前三季度新设外资企业同比接近翻番,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联合国贸发会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整体水平处于十年来历史低位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逆势增长6%,同期流入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却下滑了73%,一升一降足以说明问题。
经济后劲足不足,不能只盯着有形数据,还要看无形优势和内在潜力。中国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9亿多劳动力资源,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全产业链优势,还有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8%,新动能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包括特斯拉、埃克森美孚等美企在内的外资企业正是看好这些而纷纷来华投资。经济潜力更来自于中国一直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努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减税降费、扩大进口……这些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充沛动力。
对经济数据的悲观解读是一种短视行为。对中国而言,认清发展大势,做好自己的事,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光明前景。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吹风会,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介绍,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当前中国的经济可以用“形稳”、“质优”、“势好”三个关键词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