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三亚10月16日电 (记者李艳)16日,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执行中科院战略性B类先导专项“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等任务的海斗深渊科考试验队,乘坐“探索一号”科考船回到海南三亚。本次科考胜利完成了深海装备海试和科考作业任务,成果丰硕。
科考队于8月24日从三亚出发,共有59人参加,历时54天,从深海装备与技术、地球物理、海洋地质与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及物理海洋等多个学科方向,在马里亚纳海沟共完成了87个站位和504公里测深测线作业。
据介绍,本次科考实现了许多新突破,其中不少在国际上都属首次——首次诱捕获得全程低温保存的7000米级3条狮子鱼样品和9000米级2只糠虾样品;首次在7012米水深发现索深鼬鳚属鱼类,这是已知的该属存活的最大深度;首次在同一潜次实现全海深垂直分层水体微生物原位富集与固定取样,最大深度10890米。
在马里亚纳海沟,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设备表现出色。两台海翼7000米级深海滑翔机分别连续工作46天,最大下潜深度达7076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次数最多,唯一一款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深渊级滑翔机。海斗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形成了全海深近海底的机动作业能力,实现我国首次万米高清视频直播,通过实时遥控和在线规划,达到10905米深度。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包更生表示,本次科考为深海智能装备研制和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和海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选址决策的依据,为深渊科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数据和样品的保证。在近两个月的科考试验过程中,科考试验队遭遇“山竹”与“康妮”等超强台风的干扰,经历了多次装备故障的困难,但最终还是胜利完成了科考任务。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强调,这次科考表明中国科研人员可以在深海深渊领域开展全方位的装备海试、科学考察工作,有能力引领世界深海深渊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同时也让大家进一步看到,海洋科研人员要开放眼界、脚踏实地;只有离开陆地,到海上去、到海底去,才能真正获得科研成果,实现海洋强国梦。
7月31日,“大洋一号”科考船从青岛起航,前往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开展资源环境的综合调查工作,履行中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并开展深海生态环境调查,同时对鸟类、海洋哺乳动物等进行观测
新华社“雪龙”号8月2日电(记者 申铖)北京时间7月31日22时至8月2日13时左右,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行经楚科奇海北部区域时,成功回收并布放各两套锚碇式潜标
原标题:中国首次发现亚洲胡狼 与狼同属但体型更接近豺7月7日,科考队员彭建生、董磊、徐波、余天一等人在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吉隆沟区域考察时,拍摄到狐狸一样兽类的清晰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