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1700余万黑暗中的行者,我们该如何“大帮盲”?——写在第35个国际盲人节之际(2)

2018-10-14 17:06: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视力缺陷让盲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困难重重。记者在成都多条街道上看到,盲道被占用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些沿街小商铺直接把桌子、凳子摆在盲道上做生意,这种现象在晚上更是非常普遍。在成都烧烤一条街上,记者看到,盲道几乎都被烧烤摊位占用了,连正常人过路都难以行走,更别说盲人了。

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针灸推拿专业大五学生赵可佳告诉记者,“你看我身上有多少疤,都是出门撞的、摔的,太经常了。”

据了解,为了帮助盲人出行,1991年北京建成国内首条盲道。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

赵可佳认为,虽然全国的多数道路都铺设了盲道,但是由于盲道经常被占用、设计规划不合理、安全无保证等原因,对盲人群体的帮助有限。“我很少走盲道,我身边的盲人朋友走的也不多。”

住在成都的盲人韩宇告诉记者,盲道不仅很堵,而且许多地方的设计也不合理。有些明明是一条直路,盲道却拐来拐去;有些明明有近路可走,盲道非要兜一大圈,根本帮不上忙,有时候甚至是帮倒忙。

  责无旁贷的“帮”

面对1700多万“黑暗中的行者”,如何让他们走进“光明”的世界?

--硬件设施小提升就可以“大帮盲”。盲人眼睛看不见,但是听觉大多灵敏,在黑暗的世界,耳朵就是他们的眼睛。盲人群体普遍认为,应该增加公共场所的语音设施。

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大四学生余亚男告诉记者,现在公交车站有很多不同的公交线路,她的眼睛能看清车来了,但是具体车牌看不清楚,“有的城市公交车进站有外放的播音,告诉站台的人是几路车到了,对视障人士和老年人都很方便,但是像长春等省会城市依然没有。”她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