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0月5日电(记者马书平)5日一早,河北省魏县沙口集乡刘屯村妇女杨连芳,像往常一样赶到村内“扶贫微工厂”。最近,她和姐妹们忙着赶制一批棉服。
“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至少挣1500块,一年下来能挣2万块呢!”在家门口上班,不仅让杨连芳稳定脱贫,也改变了她的精气神儿,“婆婆都说俺比以前爱笑了。”
“上有老、下有小,离不开家。”杨连芳说,县里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时,不仅登记家庭人口、土地、房子等信息,还详细了解了每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俺就想守家带地干点啥,没想到,去年村里建起服装‘扶贫微工厂’,30多个姐妹来到厂里上班。”
杨连芳所工作的地方是河北魏县发展的第一批“扶贫微工厂”,2017年8月,由租用民房正式搬入标准厂房。
魏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劳务输出示范县和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县,同时也是河北省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105万,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30多万,约占全县总人口三分之一。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劳务输出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伴随着劳务输出的发展,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经济能人,他们想返乡“二次创业”,但因缺资金、找不到项目和载体等,一度搁浅。同时,外出务工造成该县留守的妇女、老人等半劳力、弱劳力多达12.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约1.8万人,想就业找不到门路。
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地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激励在外务工经济能人返乡创业,创办“扶贫微工厂”,为贫困群众搭建就业脱贫的“舞台”。目前,已有156人返乡创办“扶贫微工厂”,发展加工业项目219个。
据该县扶贫开发办主任陈瑞学介绍,在发展“扶贫微工厂”上,当地采取“村建、企用、乡管、县补”方式,实行对村、对企“双补助”。对村集体投资新建、改建“扶贫微工厂”的,实行全额补助,建成验收后补贴80%,剩余部分分两个年度补助到位,所形成资产及资产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同时,入驻企业优先安排贫困对象就业,贫困人口占就业总人数比重达到30%的,每吸纳一个贫困人口每年补助就业培训费500元。并且,贫困群众使用的加工设备还可享受全额补助。
沙口集乡刘屯村利用村里的废弃坑塘率先建成了两座双层1600平方米的“扶贫微工厂”,搞起了服装和箱包加工,吸纳群众16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近60人。在刘屯村的带动下,一年多的时间,全县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租则租”运行模式,发展“扶贫微工厂”252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6160人,带贫率达到52.2%,贫困劳力年均增收1.8万元。
该县县委书记卢健说,打赢打胜脱贫攻坚战,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把准病根儿,精准施策,既要让群众脱得出,又要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据了解,今年8月份,河北魏县“扶贫微工厂”模式入选全国《脱贫攻坚100计》第1计。
在贵州关岭县,沿着北盘江和打邦河,几乎能种的地方都种上了火龙果。(采访对象提供)公路边的一处水池因为种植户倾倒的火龙果而变成了粉色。本报记者张典标摄 6月22日早晨5点,天边刚露鱼肚白
新华社上海9月30日电(记者潘清)近日上海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棵拥有580年树龄的漾濞古核桃树两年果实采摘权以11.8万元的价格成交。按照年产100公斤估算,每公斤核桃的“售价”高达590元
新华社巴黎9月13日电(记者韩冰)法国总统马克龙13日在巴黎宣布国家扶贫计划时说,未来4年法国政府将从扶助贫困家庭儿童、帮助年轻人就业、简化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大扶贫力度,而扶贫的第一步将从托儿所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