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0月1日消息(记者刘泽耕)由中国作物学会和青海省农牧厅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青海青稞产业发展推进行动启动会”9月28日在青海西宁举行。青海省农牧厅特邀国内从事青稞研究的6位著名专家和杂粮产业化开发企业家,组建青海青稞产业发展咨询专家组,研究藏区及青海青稞产业发展瓶颈、解决存在突出问题,探讨青稞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青海省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玉虎为青海青稞产业发展咨询组专家颁发聘书 央广网记者 刘泽耕摄
会议期间,青海省农牧厅还组织国内30多家大中型青稞加工企业与青海省16家青稞加工企业洽谈对接,青海省内5家青稞加工企业同省外8家企业签约,签约产品10多种,签约金额近1亿元。
青海省内5家青稞加工企业同省外8家企业签约 央广网记者刘泽耕摄
青稞主要用于酿酒、制作糌粑、新型食品加工。多年来,青海省加大青稞种子繁育基地、青稞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青稞加工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实施了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游牧民定居工程青稞基地建设等项目,建成上规模、上档次的青稞生产基地50万亩以上,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目前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青稞产量约占全国藏区青稞总产的20%以上。从事青稞生产加工企业16家,青稞加工量已占全省总产量的1/3,开发出青稞米、青稞挂面、青稞饼干、青稞速食面等系列大众化食品、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青稞商品化率高达83%以上。
据了解,我国大麦青稞需求量巨大,每年进口上千万吨,但国内生产规模不断萎缩。产业发展面临双重压力,一是与小麦等享有国家政策性补贴的同季作物相比,青稞的生产种植的比较优势显著降低,二是与国外进口相比,青稞存在生产成本高和较大的市场价格劣势。如何降低国内大麦青稞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比较收益和加工的性价比,扩大食品、啤酒、饲料和饲草加工消费是现阶段大麦青稞产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难题。
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京在青稞产业发展讲坛发言时表示,要生产高度抗病和抗逆性超强的多元专用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收益,研发适合大众口味的新型食饮品及加工技术,提高食用消费,解开高原高寒山区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的困局。
专家组成员、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迟德钊介绍,青海首次研究构建了青稞加工适宜性评价体系,解决了“什么样的青稞适合加工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什么样的青稞原料”的关键问题,为青稞加工品质准确预测、加工原料选择及品质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迟德钊表示:“未来,要围绕拳头产品和功能成分选育加工专用品种,完善青稞原料与教工产品品质评价标准等基础工作。”
本网狮泉河5月14日电(记者 汪纯 温凯)近日,为优化种植业结构布局,紧扣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札达县农牧局在托林镇札布让组启动了“札达县2018年度青稞单产提升行动”春耕春播开播仪式
中国青海第二届青稞酒文化节开幕式(牟泉摄) 央广网互助6月21日消息(记者张雷 互助台记者牟泉 平利斌)中国青海第二届青稞酒文化节今天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