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绿、小、慢”的甘肃两当加速脱贫(2)

2018-09-27 16:2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依托着大面积的野生白皮松天然林,两当县还发展育苗产业。有村民进行测算,一斤种子最高卖100多元,但如果育成苗,3年后一斤小苗能卖到1800元。

“广大林区群众得到实惠、尝到甜头,才能实现保护生态和脱贫致富的双重目标。”两当县长郭省军说,这些年当地经济发展提速,但森林覆盖率比“九五”期间提升了12.5%。“绿色是我们脱贫发展的底色。”

小县脱贫靠帮扶更靠互助

两当县人口不多,居住分散,许多产业发展难以做大,不能形成规模效应,这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更大难题。但近年来,在外界帮扶和自身互助的共同努力下,许多成规模的脱贫产业让群众能够稳定增收。

过去数年里,甘肃省检察院连续派出多批干部驻点帮扶。在杨店镇灵官村,村民从2013年开始就见到了他们的身影。

村支书曹宗孟回忆,2013年检察院干部按照行情跟村民算了笔精细账,唤起了群众的发展愿望。但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使群众难以起步。有产业的大户缺少劳力和流动资金,贫困户手握政策性贷款,却没有产业可以投入。

后来,灵官村探索出了一种互助的办法破解了这道难题。育苗合作社领建小康互助组,依托能人大户已有产业基础,通过签订“互助协议”,组织贫困户以惠农资金、劳动力和土地入股分红,实现资金“捆绑”和产业“嫁接”。

曹宗孟说,现在全村以小康互助组的形式发展育苗产业,带动整村稳定脱贫,全村贫困率从2013年的42.5%降至零。

灵官村只是两当县通过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如今小康互助组在全县推广,实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全覆盖。2016年,两当县提出“三养一育”,即养蜂、养菌、养鸡和育苗,确保所有贫困户都有2项至3项增收项目,每项产业都有引领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两当县许多农村,群众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来自这几大成规模的产业。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