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从浙江大学毕业的林俊德参军入伍,从此隐姓埋名,成为新中国核试验科研队伍中的一员。
“他开始设计机械式压力自记仪时并不被看好,很多人倾向于采用西方已经成熟的电测方案。”曾与林俊德并肩工作的曹述生说,当时只知道国外的压力自记仪是用小型稳速电机带动的,但我国没有这样的电机,做了个电池带动的方案,结果操作不便,一个仪器要几个人才能抬得动。
没有实验设备,没有技术资料,甚至连压力自记仪该是什么样子都一无所知……1963年5月,林俊德带着3位同事开始了艰苦的攻关。
但,不用电池,如何解决仪器的驱动问题呢?日夜苦思冥想的林俊德,在一次乘坐公交车时受到钟声启发——何不试试用钟表的齿轮、发条作动力呢?
没有气瓶和空压机,就焊个贮气罐用打气筒往里打气;齿轮不够精密,就一个齿一个齿地人工锉,在烈日下一蹲几个小时……最终,这个独特地采用发条驱动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以抗核爆炸干扰能力强,轻便易携,测得的数据完整、准确,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事关国家民族安危的国防尖端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亲历第一次核爆后,林俊德感到肩上的责任突然重了起来:“我突然意识到平凡工作的意义,认识到个人成败与国家荣辱的关系,意识到荣誉背后的艰辛和责任。”
林俊德倍加刻苦顽强地投入工作。此后几年,吃着玉米面和榆树叶合蒸的窝头,喝着孔雀河里那令人肚子发胀的水,睡着冬天寒冷夏天苦热的地窨子,用垒土台当桌子,即使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也没有中断科研……林俊德和战友们坚守大漠,默默攻关,研制出空投自记仪、气球吊挂自记仪等一系列装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爆炸冲击波机测体系。这些仪器参加了我国后来所有的空中、地面核试验,实现了从爆心到距爆心数百公里的核爆炸冲击波测量,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大气层核试验的冲击波数据,为我国核试验安全设计、核武器爆炸威力确定和核爆炸效应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 根据《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新广出发[2014]122号)和《关于在14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国信办通字[2015]11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要求
> 中国青年网济南9月16日电(记者 刘尚君)这几天,65岁的孟昭泰很忙,忙着把胶东面塑花馍馍从山东推向全国, 一方展台、白面“开花”,花花绿绿、喜气洋洋
> “七夕·爱情驿站”线下活动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钟达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 钟达)“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开幕式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陈琛 摄 中国青年网广州9月6日电(记者 陈琛)9月5日,以“共享湾区机遇,开放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广州开幕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孙钊 李华锡)15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会开始前,第三场“委员通道”开启,邀请10位来自多个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接受媒体采访
全国政协委员陈彩虹。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6日电(人民政协报记者 肖亮升)“公益林对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动植物生长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