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战场“精算师”——记南部战区某部队部队长廖新华(2)

2018-09-18 15:31: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你没时间陪孩子。”

“搞联合作战,我专业对口,工作经历也符合……”

“你没时间陪孩子。”

“广州……”

“你没时间陪孩子。”

廖新华一时语塞。他听懂了,妻子之所以没提他已被单位列入拟提拔后备干部名单,也没提全家人的生活基础都在北京,却独独提起孩子,是因为知道年幼的孩子是最让人割舍不下的牵挂。

一边是家庭、家人,一边是战区、战场,廖新华曾尝试着说服自己留在北京,但都失败了。时代给了他历史性的机遇,走上离战场更近的“战位”,廖新华不甘心就此错过。

2016年初夏,廖新华背起行囊出发了。

  算虚实:“盲区”不除何谈制胜

廖新华的同事来自五湖四海,都是从各军兵种精挑细选的拔尖人才。

2017年4月,参谋李文哲调入战区后不久,廖新华找到他,提出研究某战舰补给的想法。彼时,我国该型战舰尚未下水,新型综合补给舰也未入列。

如此具有前瞻性的课题,李文哲当然知道分量几何。但他婉言拒绝了,理由是“海军某作战部队应该做过,没必要再做重复的工作”。

“什么叫人家应该做过?有数据吗?见过方案吗?”向来坚持靠数据说话的廖新华,最听不得的就是“大概也许可能是”。

吃了“下马威”的李文哲,做研究时处处谨慎,生怕再出岔子。

可偏偏不巧,关于某型补给舰的载油数据,廖新华还是提出了疑问。李文哲嘴上答应着核实,心里却很不服气,毕竟自己曾在同型号的两艘舰上工作过,数据早就烂熟于心,怎么可能出错。

事实证明,廖新华是对的,李文哲的经验数据比真实数据少了近200吨。

“战区是主战的,我们的方案如果不实不准不合理,军兵种的兄弟们就要付出血的代价。”廖新华说,只有靠精算细算消除战场“盲区”,才能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