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杨靖宇曾孙马铖明的“开学第一课”(2)

2018-09-18 11:31: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马铖明钻进山沟里,在没过脚踝的泥中穿行,探访一个又一个密营遗址,对书本上的讲述有了直观的印象。

抠下树皮,剥开橡子,马铖明吃了一顿货真价实的“抗联饭”。橡子看起来像干果,但口感极为苦涩,马铖明皱着眉头咽了下去。榆树皮咀嚼起来像稿纸,吞咽时像砂纸,令马铖明难以下咽。“难以想象有人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坚持作战数年,我的心里充满了佩服。”他说。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三道崴子被敌军包围,他用子弹回应了日军指挥官的劝降,与敌人激战到最后一刻,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敌人剖开了杨靖宇的胃,里面只有未及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在杨靖宇将军殉国时背倚的那棵树下,马铖明聆听着曾祖父壮烈牺牲的过程。

战争的残酷让马铖明理解了曾祖父当年的选择:“也许他当年隐姓埋名、离开家人、音信全无,才是对我们最好的保护,在那个战争年代,这也是一种爱。”

“杨靖宇将军的胸怀是广阔的。”靖宇县政协文教卫委副主任王德金告诉马铖明,杨靖宇坚持“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把义勇军、山林队等力量都团结到抗联的队伍中,在他生命的最后关头,他和战友兵分两路,自己引开敌军,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

“曾祖父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身后,有千万中国人为祖国而战,这也是他义无反顾、慷慨赴国的原因,这里有他热爱的土地和人民。”马铖明说,“我也要把曾祖父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因为这不只是我们的家族记忆,也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的抗争故事。”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