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圆了脱贫梦的冯新平,对于今年收益很满意,开心地笑的合不拢嘴。梅大春 摄
中国青年网延安9月14日电(梅大春)“现在的日子好多了,路通了,水也通了,我也脱贫了。家里的18亩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了,平时还可以到果园去上班,每天能挣120,再加上我的养猪和其他收入今年能挣五万元。”冯新平对着镜头比划着,竖起了五个指头,笑的特别甜。家住延川县苏丰村的冯新平,因为右手残疾,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加上原来家里孩子小,一直没有过上好日子,2017年在县、镇、村三级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贷款建起了猪圈,搞起了养殖业,2017年底就实现了脱贫梦。
位于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的延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贫困村4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37户24499人,在册贫困户2868户8529人。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更多的群众像冯新平一样脱贫致富,延川县立足资源优势和县情实际,通过精准落实致富增收项目、基础改善项目,持续加强扶贫保障政策、队伍建设,注重扶贫扶志扶智增动力,坚持“造血”“输血”协同,因户因人分类施策,夯实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推动今年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延川县通过土地流转,统一管理,入股分红,助力脱贫攻坚。梅大春 摄
2017年4月,在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冯新平贷款4万元,踏了他的养殖脱贫路,到了年底,成品猪出栏纯收入就达2万多。按照扶贫因户施策的规划,冯新平把家里的18亩土地以每年36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果业公司,由果业公司来栽种果树,统一管理。平日里冯新平还帮助果业公司来打理果园,又多了一项收入,同时冯新平还是退耕还林护林员,政府按年发放工资。到了年底,顺利实现了脱贫。
为了早日帮助农民实现脱贫“摘帽”,延川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以农业、养殖业、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助推脱贫梦想早日成真。
沿黄红枣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梅大春 摄
原标题:【壮美黄河行】浓缩万里黄河“精华”“模型黄河”实验基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隶属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既是研究黄河的科研基地,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宣传黄河的窗口,现已成为治理黄河工作的一张名片。
原标题:【壮美黄河行】走黄河治黄河 黄河干流水利枢纽守护国泰民安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洪口。中国网信网张群摄“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历来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新华社西宁9月13日电(记者赵雅芳)针对沿黄河旅游产品单打独斗,国内外游客对“黄河旅游”认识度较低的现状,沿黄河九省区12日发布《中国黄河旅游大会宣言》就推动黄河旅游整体发展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