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9月9日电(记者谭元斌)来自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成功突破卫星重力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关键核心技术,使我国在重力卫星数据处理与应用方面实现独立自主。
卫星重力测量是一种对地球的质量分布和迁移所导致的重力场及其变化进行卫星测量的技术,在地下水监测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精密探测新理论与新技术”创新任务团队和“卫星大地测量与全球变化”研究团队在高精度时变重力场产品研制和软件系统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该系列高精度时变重力场产品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德国地学中心的同类产品精度相当。目前,其已向全球用户公开发布。而团队自主开发的重力场反演软件系统和卫星重力应用软件系统,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并已获得相关软件著作权。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研究成果实现了重力卫星数据处理与应用的独立自主,对下一代重力卫星计划的模拟仿真、区域水资源管理利用以及相关地球动力学研究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据悉,卫星重力测量由距离地球表面400多公里的两颗卫星实施。这两颗卫星与小轿车大小相仿,相距200多公里,其测量误差仅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百分之一。由于地表质量迁移会导致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而地球重力场的变化又会导致两颗重力卫星彼此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测定两颗重力卫星彼此之间距离的变化,就能反演地球重力场变化及地表的质量迁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卫星重力测量对我国华北、东北的地下水进行监测,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23日报道,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位宇航员的妻子在推特上发表了一段视频,记录她丈夫返回地球之后很难重新适应重力走路的情景。录像中,这位宇航员走路不稳,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1月5日拍摄的中国南极昆仑站。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1月10日电(记者刘诗平)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10日在南极昆仑站进行绝对重力测量,首次获得了南极内陆冰盖的高精度重力值
北京时间26日凌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原定于29日在国际空间站实施的太空行走由“女子双打”改为“男女混双”,航天史上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最终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