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守护“一带一路”上的绿水青山

2018-08-22 13:41: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守护“一带一路”上的绿水青山

  工作人员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集数据(2017年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参加中国政府主办的防沙治沙国际培训班后,沙耶卜萌生了造梯田的设想:“如果埃及学习中国经验采取这一方法,将节省尼罗河三角洲的水资源。”目前,埃及农业部正在研究她提交的西奈半岛梯田方案。

这个防沙治沙国际培训班已连续多年在甘肃和宁夏两地举行。同样参加培训后受启发的,还有伊拉克国家荒漠化防治委员会农业副总工程师萨马德·卡米勒·阿里。

“我的梦想是把从中国学习的防治荒漠化经验移植到伊拉克,让沙漠变为绿洲。”阿里告诉新华社记者。

今天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曾经孕育出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两河文明。然而在历史沧桑中,土壤盐碱化和荒漠化让曾经辉煌的两河文明逐渐被沙尘掩埋。阿里期盼战后重建中的伊拉克能从中国防治荒漠化经验中获益,让人类文明的摇篮不再受风沙侵蚀。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中东则是“重病区”。在中国,几代人的奋斗成功实现库布其、塞罕坝等“人进沙退”,这样的成功范例让“一带一路”的伙伴们倍加重视中国的防沙治沙技术和经验。

守护“一带一路”上的绿水青山

  这是塞罕坝美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辛志友 摄)

守护“一带一路”上的绿水青山

  参加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的学员在宁夏盐池县毛乌素沙地边缘参观(2013年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