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航程近3万海里 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取得5大成果

2018-08-13 06:15:5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航程近3万海里 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取得5大成果

8月12日,顺利返航的“向阳红10”科考船停靠在舟山长峙岛科考码头。当日,“向阳红10”科考船在完成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任务后顺利返航舟山长峙岛科考码头。“向阳红10”科考船于2017年12月6日从浙江舟山出发,在印度洋相关海域执行任务。新华社发(姚峰 摄)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记者 刘诗平)记者12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向阳红10”科考船载着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队员已停靠浙江舟山码头。历时250天、航程接近3万海里的本航次科考,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硫化物勘探、慢速扩张卡尔斯伯格脊构造演化和热液系统调查、印度洋微塑料污染调查等方面取得了5大成果。

大洋49航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所属第二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2017年12月6日从舟山起航,航程29821海里。本航次分5个航段执行,主要作业区域在印度洋,以落实“蛟龙探海”工程为核心,具有任务综合化、资源环境并重、调查手段高精化和瞄准国际海洋热点等特点,并取得如下成果:

——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硫化物勘探取得新进展。本航次共发现3处矿化区、2处矿化异常区和9处异常区;拓展了龙旂、玉皇和断桥等矿化区的分布范围,表明具有较好的资源前景;深化了对合同区多金属硫化物分布控制机制、成矿规律及资源评价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超慢速扩张脊硫化物矿藏前景。

——慢速扩张卡尔斯伯格脊构造演化和热液系统调查取得新认识。在天休热液区新发现一处高温喷口群,拓展了热液活动的分布范围,获得了该热液系统受控于拆离断层的构造与岩石学的新证据;新发现3个热液系统,使得我国在该区域发现的热液系统数量增至9个。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