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重磅!北京发布深改行动计划 推出117项改革举措

2018-07-31 08:45:54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90。实施更科学、更严格、更精细、差别化的交通需求管理,综合利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分区研究拥车、用车管理策略,从源头调控小客车出行需求。

91。实施新一轮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南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带与“三大科学城”对接机制、丽泽金融商务区与金融街一体化发展市级协调机制,健全良乡大学城产学研发展体制机制。

92。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专项行动计划,健全管控治理农村地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法经营等行为和“脏、乱、差”现象的长效体制机制,在污水处理、厕所保洁、环境卫生等领域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建管并重的工作体系。

93。完善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帮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帮扶对象的动态管理,完善帮扶台账,实现较高标准的保障目标。

八、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94。完善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聚焦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防治领域,坚持工程减排,突出管理减排,强化应急减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95。完善“河长制”,健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考核制度,坚持污染减排、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打好碧水攻坚战,到2020年全市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达24%以上,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28%以内。

96。以耕地、污染地块为重点,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预防、评估、风险管理和治理修复机制,打好净土持久战。

重磅!北京发布深改行动计划 推出117项改革举措

97。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加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实现信息共享。

98。构建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体系,推进排污许可制与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衔接融合,落实企业治污责任,强化证后监管。

99。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补偿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补偿额度与生态保护绩效相挂钩,完善生态涵养区考核及综合化补偿机制。

100。完善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和节能环保标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101。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建立市级统筹、区级落实、街道(乡镇)具体监督、社区(村)巡查工作机制,强化环保督察考核问责,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九、推动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

重磅!北京发布深改行动计划 推出117项改革举措

102。坚持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全部回街道(乡镇)、社区(村)“双报到”,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发挥地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103。编制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吹哨报到”专项清单,推动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立法。

104。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赋予街道乡镇更多自主权,增强街道乡镇统筹协调功能,按照“综合化、扁平化”的原则改革街道党政机构设置。

105。在街道乡镇普遍建立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下移执法重心,配齐配强基层执法队伍和人员,实现联合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

106。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社会治安网、城管综合执法网等“多网”融合发展,实现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在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一体化运行。

107。整合协管员队伍,建立市级总体统筹、区级部门招录培训、街道乡镇统筹管理使用的协管员队伍管理机制。

108。大力推进社区减负,取消对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完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分别建立市、区发文联审制度,从源头上减少不合理的下派社区事项。

109。建立健全街乡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基本待遇动态调整机制,着力形成工作待遇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导向,2018年实现全市社区工作者总体待遇平均水平不低于上一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00%。

十、推进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重磅!北京发布深改行动计划 推出117项改革举措

110。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机制,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规范发展,到2020年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