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7月27日电 题: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长江上游第一城攀枝花绿色发展见闻
新华社记者胡旭、黄毅
时值盛夏,四川攀枝花雅砻江和金沙江交汇处,汹涌的江水在葱茏的山林掩映下滚滚向前。以花为名的攀枝花市临江而建,被称为“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也是长江上游流域重要的生态涵养地。
雅砻江注入金沙江的地方叫三堆子,20世纪曾是重要的伐木场。“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砍倒的树顺江漂运出去。”51岁的张体建曾是一名“赶漂人”,负责把“漂运”中被阻挡的木材“赶”回河道中间。
但无节制的砍伐使山上原始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包括三堆子在内,江边到处是光溜溜的山头,乱石成堆。直到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少砍树、多栽树,至今坚持20年,荒山又重披绿装。
张体建从“赶漂人”变成“造林人”,现在又是一名“护林人”。张体建说:“大山养育了我们,守护大山是我们的责任!”
有人守护青山,也有人让绿水重生。从三堆子沿雅砻江向上33公里,就是著名的二滩水电站,240米的高坝形成了宽阔的人工湖。为库区移民生计,当地曾鼓励搞水产养殖。
近20年的发展,让二滩库区网箱养鱼渔民增至近千户,网箱数量达5万余口,年产鱼量超2.7万吨,年产值数亿元。库区村民姜兴明就投了十几口网箱,一年能挣10多万元。
但经济效益背后却是沉重的生态代价。“用网箱养殖1吨鱼造成的污染相当于20头猪的排泄污染。”当地干部说,长期的饲料投喂及水中的养鱼设施给库区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这么下去肯定不行,攀枝花市决心壮士断腕。2014年6月起,在补贴政策支持下,当地开始逐步取消二滩库区网箱养鱼,到2016年底实现全面拆除。
取消网箱后,二滩库区水质正逐步改善。“臭味没了,水也清了!”如今在二滩水库旁开农家乐的姜兴明说,“这一湾清水让大家吃上了旅游饭,现在正是避暑季节,游客越来越多。”
实际上,攀枝花的绿色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是以花命名的城市,它更以“百里钢城”为人熟知。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04年,攀枝花空气质量达标率仅为16%,戴上了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的黑帽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攀枝花累计关停“三高”企业65家,淘汰钢铁煤炭等落后产能近600万吨;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到98.4%;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1.79%;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摆脱环境困扰,攀枝花更有底气做好绿色文章,阳光康养和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地增长最快的产业。为将“花城”做实,攀枝花着力打造以花街、花道、花园、花海为主题的“四花”工程。如今,攀枝花到处吐露着鲜花的芬芳。
绿色产业布局与城市景观设计互动互融,让市民与游客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绿色发展脉络,正让金沙江边攀枝花这座工业城市逐渐成为闻者向往、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阳光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