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7月26日电 题: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绿水青山”如何发力?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
2018年初,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永兴检察室的检察官在走访村民过程中,了解到当地一些洗砂场违规操作污染环境。为解决取证难,检察官们操纵无人机航拍了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并向区生态环境保护局发出了检察建议,最终非法洗砂场停产并被拆除。
26日于深圳举行的大检察官研讨班上,这段检察机关捍卫公共利益的画面在经验交流的视频片中予以呈现。
公益诉讼是党和国家赋予检察机关新的职责使命,也是新时代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新的发力点。检察机关把“谋发展”体现在提高法律监督实效中,公益诉讼取得新进展。今年上半年,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8775件,其中诉前程序18031件、提起诉讼744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33件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权北京等十三个省区市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两年的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2017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这意味着,经过两年试点后,所有检察机关均可提起公益诉讼。当前,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英烈名誉荣誉保护等方面,检察机关大有可为。
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表示,公益诉讼是新时代检察工作发展的着力点,是各项检察监督工作中更带有主动性的诉讼职能,也是一项为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更高水平需求提供服务的检察业务。
据了解,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设立公益诉讼检察厅,地方各级检察机关也将建立公益诉讼检察机构或专业办案团队,推进专业化建设,构建配置科学、运行高效的公益诉讼检察机构,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公共利益方面的更高司法需求。
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出台司法解释,明确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起诉人”身份等法律问题,细化案件办理具体程序;与原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意见、加强协作;制定公益诉讼挂牌督办案件办理规范,印发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指南……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逐步向纵深推进。
注重运用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主动履职。陕西省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纠正违法行为的占90%以上,对于发出检察建议后仍然不依法履职的坚决提起诉讼。河北省检察机关发挥诉前检察建议积极作用,加强对国有财产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监督,挽回大量国有财产。
获取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湖南省检察机关打造“指尖上的公益诉讼”,在检察院官网、官微设立举报窗口,与河长制办公室建立微信群,收集案件线索;通过“网格化公益诉讼”为网格信息员安装手机App,直接接收线索,将司法为民、司法惠民的理念贯穿于检察公益诉讼全过程,发动群众让公益诉讼走进“千家万户”。
河南省检察机关建立公益诉讼线索统一管理制度,省市院统一审查,指导办理,防治一哄而上;严把质量关口,凡是起诉的案件,省检察院逐案听取汇报,凡属重点案件,诉前建议均由省院审核,防治办“凑数”案;重大复杂案件线索,省院挂牌督办,打破地方保护;坚持检察一体、上下联动,重大案件异地办理或上级院提办,化解办案阻力。
有的地方检察机关着力内部挖掘潜力,由以往内部各自为战、分散分段监督向整合力量、一体化合成监督转变。横向建立侦查监督、公诉、控申等部门之间的线索共享、协同协作机制,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多种手段,加强公益司法保护。
人们有理由相信,检察机关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发挥公益诉讼威力,向着推动问题解决、共同维护法治的目标前进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东莞一男子赢了官司却被“罚”多交诉讼费 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诉讼费的承担比例是根据其诉讼请求被法院支持的程度来计算的。即胜诉部分的比例大,负担的诉讼费就少。但是,广东东莞一男子赢了官司却要多承担诉讼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