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须治山,治山先植树。在川主寺镇漳腊三村,村级河长、村党支部书记马德江曾在当地引进的植树企业栽了5年的树,每棵树包成活挣3元钱。当地政府积极推进农民自主植树,马德江带头成立了一支28人的造林合作社,政府对其进行培训。以后每植一棵树,合作社有望挣到15元钱。
植树治水的效益是综合的。牟尼沟河边的石坝子村,地势低洼,过去每年发洪水都要被淹。在不久前席卷四川西部的罕见暴雨中,这个村奇迹般经受住考验,河水没有上岸进房。松潘县水务中心主任马树云对此解释说:“直接原因是牟尼沟河石坝子村段进行了4.6公里河道整治,深层原因是森林水土保持不错,河道不易淤积。”
岷江自高原向下奔流,在与茂县交界的松潘县镇坪乡解放村进入干旱河谷。两岸悬崖绝壁,生态脆弱。村级河长、村党支部书记多吉次仁说,自己一个月有20多天在所负责的岷江河段上巡护,不让垃圾、漂浮物沿江而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出台了一个好政策,吸纳贫困户从事生态公益岗位,仅松潘县就新增了2000个公益岗位。在这个村,有11名贫困户担当巡河员,每个月有550元工资,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村里每个月用于装垃圾的编织袋,在重复使用的情况下,都要用坏上千个。
“以前上游冲下来的死牛烂马,岷江河谷风大,顺风臭出几里路。现在河长们层层把守,再也没有这种情况。”多吉次仁说:“我的名字在藏语里意思是长寿金刚,环境好了,长寿才有希望。”
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明晰的责任划分,让垃圾处理井然有序。记者顺岷江源头连日探访10余个村子200余公里河道后,感受到“水宁、河动、景美、岸绿”,正在由设想,通过各族百姓的坚守和努力,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