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让爱“走”起来——记“集善扶贫健康行”公益项目走进青海玉树

2018-07-24 14:56: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青海玉树7月24日电 题:让爱“走”起来——记“集善扶贫健康行”公益项目走进青海玉树

新华社记者罗争光

49岁的藏族女患者尕阳,提前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等待了7天。

而她患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右侧大腿,为了能再次“走”起来,已经等了整整20年。

日前,北京博爱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主任曲铁兵率领专家团队,从北京赶赴玉树,来到尕阳的病床旁,对她进行了仔细检查、问诊,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家里穷,腿上的问题已经20年了,一直没钱看病。年轻时总抱怨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是个没用的人。”尕阳靠在病床上激动地说,“感谢政府和医生能帮我,如果给我治好了,我也能做一些事情了。”

“手术进展很顺利,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曲铁兵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这名患者的腿部功能应该能逐步得到恢复。另外,我们还考虑对她有同样问题的左腿也进行手术。”

尕阳是幸运的。和她一样幸运,当天还有5位玉树地区的藏族同胞,顺利进行了膝髋关节置换手术。

然而,还有很多患者,因为当地医疗条件限制以及自身贫困,多年来忍受着骨关节疾病的折磨,多数人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集善扶贫健康行”骨关节公益项目,正是针对这类状况进行的一项精准扶贫。

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的这一项目,旨在针对西部地区大骨节等多种骨关节疾病导致的因病致贫、致残人群,以公益方式进行筛查和开展手术,帮助具备条件的患者得到康复,回归正常生产生活。项目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经走进西藏、新疆、宁夏、广西等10个省份,实施100余例膝髋关节置换手术,义诊患者1200余人,还有20多名病情严重、手术复杂的贫困病人被免费接到北京实施手术。

作为国内知名的骨科专家,曲铁兵在项目启动之时就受邀担任专家组组长。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在社会爱心的共同推动下,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那些陷入病痛中的人们,让他们从常年瘫痪、卧床的状态中站起来、走起来,“是一件净化心灵的事情”。

为了让项目严格规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给项目实施设计了一整套严格的流程,从人群的筛查到对象的评估,从受助者的个性化诊断到手术实施及后续康复,从资金的监管到项目的审计,都严格做到公开、留痕、可查。

在离玉树市约200公里、海拔4300米左右的杂多县,记者跟随项目组的专家走进患者的家,实地查看救助对象的家庭状况并对其进行初步诊断。

“集善扶贫健康行”骨关节公益项目负责人介绍,受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杂多县骨关节疾病发病率较高。2016年,杂多县县长索河了解到这个项目后,专程带着资料跑到北京,希望项目能惠及杂多县的患者。经过严格审查和评估后,项目组已经从该县初步筛选出32例救助对象。

48岁的藏族妇女曲英,就是其中之一。她患有双膝骨关节炎,已经长期不能行走,导致上半身肿胖,伴有其他疾病。在详细的问询和检查后,项目专家给她制定了具体的治疗方案,鉴于当地的医疗条件限制,初步决定将其接到北京进行手术。

听说要免费接自己去北京做手术,以后还能站起来、甚至能走路,曲英兴奋地不停点头。

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在杂多县完成救助对象入户查看和评估后,将于近期分批安排救助对象完成进一步的身体检查,符合条件的将尽快安排手术。

对于曲铁兵等专家们的到来,高兴的不只是这些藏区的骨关节病患者,还有当地的医护人员。

“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在医院工作28年,之前那么多年看到我们的患者受到病痛折磨,却无能为力,真是难受。”玉树州人民医院副院长达松说着,忍不住掉了泪,“现在曲教授他们来了,不仅帮助我们的患者进行了手术,还手把手指导我们的医护人员提高医术。”

不仅要治疗病人,还要培养人才。这正是“集善扶贫健康行”诸多公益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

两年多来,在为救助对象开展骨关节置换手术的同时,骨关节公益项目多次组织开展骨关节医学培训,80多位知名专家参与授课,在各省份培训骨科医生3000余人。

“参加培训学习的都是当地各民族的医护人员,在培训和交流中,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诊疗水平,一方面也增进民族间感情融合,给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曲铁兵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