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陕西安康:树“榜样”治“懒病” 道德评议助脱贫

2018-07-24 09:01: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西安7月24日电 题:陕西安康:树“榜样”治“懒病” 道德评议助脱贫

新华社记者李华、姜辰蓉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这种“懒汉”思想,是很多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50多岁的颜家余曾是这样一位“懒汉”。

平利县地处陕、鄂、渝三地交界处,位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的腹地。在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颜家余是村里脱贫致富的“后进典型”。

“50多岁,整天无所事事。一到饭点,就去别人家锅里舀饭吃。”说起过去的颜家余,双杨村党支部副书记曹世顺摇头叹气,“不种地、不打工,整天找不到人”。

但谁也没想到,颜家余的“懒病”在去年“痊愈了”。

2017年6月,双杨村组织村民为颜家余召开了一次会议。在会上,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共20多人,一一列举颜家余的种种懒惰行为,帮助他认清自己的问题。这场集体“吐槽”,让这位汉子红了脸。评议结束后,颜家余只说了五个字:“我错了,我改!”

在会上指出问题的村干部和村民,都是双杨村“道德评议委员会”的成员。在平利县的143个行政村和社区都建有这样的委员会。委员均是村里品行端正、德高望重的村民。

回忆起被评议的情景,颜家余有些不好意思。“委员们轮流批评我,说我好吃懒做。还将照片和资料贴到曝光台公示,你说我一大男人能不丢人吗?”这次会议后,颜家余真正下决心治好“懒病”。

曹世顺说,村里的道德评议委员会,每个季度评选一次,树立正面典型,曝光后进典型,帮教转化后进典型。而双杨村的这一举措,来自平利县2017年开展的“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活动。

关键词:脱贫安康懒病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