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创新探索门前“小书屋”“小讲堂” 10分钟小文化圈的大作用

2018-07-21 08:21:0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解答问题的契机出现在2016年,当时,株洲市全面启动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攸县,一些村民小组自发筹资、自辟场地新建组级文体中心。攸县文体广新局顺势引导,为他们配置篮球架、乒乓球台等文体器材,县图文两馆在镇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建立图书馆、文化馆分馆,把资源进一步下沉,服务下移。两年间,攸县在5087个村民小组中逐步建成了1000个组级文化服务中心,获得了村民广泛好评。

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方便更多群众,经验马上在全市进行推广。门前小书屋、小广场、小讲堂的“门前三小”迅速把文化服务点搬到了老百姓家门口,有效打通基层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经建成示范点20个,计划年内完成100个。

以10分钟路程为标准

“小书屋提供书籍借阅,小广场用于文体健身,小讲堂主要为基层党员、假期学生授课解惑。村民都说,这正是为他们的文体生活解了渴!”谢春利说。

布好点是建设的基础。“门前三小”以“10分钟路程”为标准,整合设在村民集居地,覆盖人口300人,小广场面积300平方米,配送篮球架、体育健身路径、音响等“三大件”,把最基本的阵地建起来。与此同时,尝试将小书屋的部分书籍分配到周边的人流集散地,设置借阅分点,各个点的图书每年定期轮流交换,方便更多人借阅。

在株洲市醴陵市高桥乡,老党员、退休教师和离任村干部成了“门前三小”的管理员,保证了时时有人管、天天能开放。“过去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管理大部分是由村干部兼管,常因为村务无暇顾及,不少设施就容易成为‘空壳’。”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巫志南表示,要把建设起来的设施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效能,“请好人”无疑是重要方面。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他们有热心、有能力、有威信,无疑是最恰当的管理员人选。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