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启动实施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今年是我国实施“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40年来经过五期工程的实施,造林面积大量增加,造林收益显著提升。
辽宁省彰武县在科尔沁沙地南部,林地面积曾一度不足18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2.9%。1978年彰武县被国家列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县”,彰武县下河村村民杨海清因不想再受沙子的气,走上了治沙造林的路。
杨海清:刮大风的时候房檐子有时候就掀起来了,猪没了全被沙子盖上就露俩鼻子。要想生存就得把沙子治住。
彰武县造林资金来自国家三北造林投资和少部分个人承包造林,社会投资较少,当地期待着生态效益,也寻求办法提高造林收益。
彰武县县委副书记杨羽:在东部山区种一次林较容易成活,在这里得10次以上,回报率低。现在彰武县要打造沙工业,它是硅砂的优质原料,我们要变废为宝,这个角度去突破。
彰武县所在的辽宁省把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当地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内容之一。据统计,例如,2013年,辽宁各种特色林果年产值160亿元,大型林产品加工产值34亿元。
内蒙古通辽科左后旗除了发展林果产业、饲草产业外,还在适合的项目中尝试“以密植造林带育苗”,来增加苗木收入并给周边村民带来更多工作机会。
科左后旗林业局局长王海英:初步设计是一亩地1000株左右,3-5年后,预留50-90株树,其他的树起出去(用于苗木),保存原有造林效果,还有一些苗木收入。每年这些周边村屯的老百姓打工收入多的一万,少的两三千块钱。
今年,国家林草局局长张建龙曾介绍,据测算,“三北工程”区域大约一年经济林的产出能有1200多亿元,我国进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作,使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10多年持续净减少。
张建龙: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国仍有4亿多人口受到风沙危害,改善沙区生态,消除沙区贫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记者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