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脱贫攻坚在行动】临夏:扶贫小车间 脱贫大作为

2018-07-13 16:46:1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经过培训后的贫困户在布鞋加工“扶贫车间”平均每天工资在50元左右,随着对工作熟练程度的提升,工资也会逐渐上涨。据扶贫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扶贫车间的建设,还解决了空巢老人的赡养、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农村妇女劳动力闲置等问题,实现了布鞋产业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

【脱贫攻坚在行动】临夏:扶贫小车间 脱贫大作为

临夏县厦门市思明区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样品展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影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人多地少,人口压力沉重、社会就业难度大已经成为制约这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在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临夏劳务产业发展将何去何从?

对这一问题,不仅是临夏县的扶贫车间,广河县的扶贫车间也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广河县采取“前店后厂带贫困户”的模式,在电商孵化园和贫困村建成8个“扶贫车间”,并把加工点覆盖到贫困户,带动1000多名群众从事小型加工,其中贫困户妇女510人,贫困村变成了加工厂,贫困群众不出家门每月就有近3000元的固定收入,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据广河县商务局负责人介绍,广河县扶贫车间的建设,主要采取了三种模式。一是利用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作为扶贫车间,并给予入驻企业三年免房租的优惠政策。二是争取对口帮扶的厦门市援建扶贫车间,车间建好后,给予入驻企业三年免房租和免费配置加工设备的优惠政策。三是政府和企业各出资一部分建设扶贫车间,并免入驻企业的土地使用费。

7月10日下午,记者从设在广河县电商创业孵化园的电商“扶贫车间了解到,记者走在甘肃伊尊民族用品工贸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面对几十台运转的电动缝纫机时,几乎听不到任何噪音,这些高速运作的先进设备,见证了广河县产业化升级后的技术含量与智能水平,也见证了广河县探索智力扶贫和电商扶贫模式的先进经验。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