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已成历史 铜川“花甲之年”重焕光彩

2018-07-13 08:01:1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世纪之交,随着煤炭资源逐渐走向枯竭,铜川开始踏上转型发展之路。在铜川市王益区南边曾经存在过的40多家小水泥厂,开始经历陆续的关停与整合。2004年,声威水泥入驻铜川,原本加工水泥的机立窑、小旋窑,换成了日产量达5000吨的先进生产线。“为保护环境,铜川市要求域内所有水泥企业集中煅烧、分散粉末,水泥生产能耗高、污染大、产量低的旧时代一去而不复返了!”铜川市声威水泥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王军龙说。

数据显示在世纪之交时,铜川市水泥企业每加工一吨水泥熟料,需要耗费1281大卡能量。如今声威水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成本月度测算时发现,通过十几年来不断的技术升级改造,企业加工单位水泥熟料的能耗已经降低到730大卡左右。

王军龙说,为了体现企业的社会良知与责任,这些年来企业始终不断追加环保投入。截至2017年底,企业年氮氧化物、粉尘排放较建厂初期分别下降了65%、84%。铜川市环保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铜川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72,同比改善5.1%。“铜川现在的蓝天白云里,包裹着我们的功劳和骄傲!”王军龙说。

王益区是铜川市的老城区,位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高原过渡的川道之中,城市发展空间一度受到很大局限。2012年,王家河工业园区在赵家塬上开工建设。在招商过程中只与新能源、新科技或新材料企业洽谈合作事宜,成为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笑坚持的唯一标准。

“5月14日在丝绸之路博览会上有家企业跟我们签约了,当月26日它就落地开工建设了,”张笑说:“我们将为企业提供统一的动力车间,利用天然气为园区企业统一提供蒸汽、水能、冷能、热能等能源。那个曾在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只会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关键词:铜川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