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榆林7月11日消息(记者黄立新 温超 舒隆焕)“陕北黄土高原上有一个‘洋医生’”!来自巴基斯坦的比拉尔·海帝2007年到西安交通大学留学,2014年博士毕业后选择留在中国,2015年初到陕西省榆林神木市医院当了一名儿科医生。比拉尔·海帝是神木市大名鼎鼎的“洋医生”,也是神木市医院儿科学科研带头人。
“洋医生”治病救人,“洋教师”教授外语,“洋记者”沟通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近些年,不同肤色的留学生纷纷来到中国学习、生活、定居,甚至留在中国就业。中国成了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在中国收获了知识和感动
80后的比拉尔·海帝,已在中国生活了11年。回忆起儿时对中国的认识,他说都来自父亲的口口相传、学校老师的言传身教及媒体报道。那时,他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中巴友谊;他最大的梦想是:长大了一定要去中国读书。2007年,他梦想成真,在巴基斯坦的医学院毕业后,获得了巴基斯坦政府奖学金,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比拉尔·海帝(左)2014年博士毕业(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来西安前,比拉尔·海帝只会说一句中文:“你好!”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张华说:“海帝刚来读研时没有一点汉语基础。但他是留学生中很刻苦、很勤奋的一个,通过自学,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医学专业也很过硬。”比拉尔·海帝说:“我在西安交通大学的7年求学非常开心和顺利,老师们在学习和生活帮助了我很多,我很感动,也很感恩。”
留学期间,比拉尔·海帝的父亲来西安探望他,因为冠心病突发需要做手术,在国际学院老师和西安交大一附院医护人员的救护下,成功做了心脏手术并康复出院。比拉尔·海帝深情地表示,中国朋友们对父亲的关心和帮助我永远不会忘记。
成为医院儿科“科研骨干”
儿科医生是比拉尔·海帝的理想职业。小时候他得过一次严重肺炎,儿科医生用高超的医术挽救了他的生命,母亲希望他长大后做一名儿科医生。比拉尔·海帝告诉记者,他曾到神木市医院参加过儿科学术会议,参与过神木市医院儿科科研项目,神木医院的医疗设施让他印象深刻。他说:“神木市医院领导多次到西安登门拜访,诚邀我到医院工作,一来二去,我和他们成了好朋友,彼此也多了一份信任。”
比拉尔·海帝(左)查房,与小患者及家属交流(央广网发 神木市医院供图)
博士毕业后,比拉尔·海帝来到神木市医院工作。如今,这位“洋医生”成为了一个“中国通”,耳濡目染中比拉尔·海帝也能听懂神木方言,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基本没有障碍。门诊和查房时,他还能说几句俏皮话,缓解小患者的紧张、不安。
“刚把海帝招来时,我们也担心他能待多久、能干什么、能吃苦不……结果他不仅留下了,还在科研及临床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说起比拉尔·海帝,神木市医院院长王强赞不绝口。他说:“引进海帝,让我们医院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积累经验。儿科现在发展成了百余人的强力科室,科研成果丰硕,弥补了当地儿科医生短缺的不足,还带动了医护人员学外语、搞科研的积极性。”
在比拉尔·海帝的带动下,神木市医院已经发表了18篇国际论文,是陕北地区唯一发表了10篇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的医院。记者了解到,这些论文主攻儿童呼吸疾病,特别是哮喘病,十分契合陕北地区儿科多发疾患诊疗实际。比拉尔·海帝还主导神木市医院建立了抗菌药物评分表制度。根据儿科患者评分表上的指标评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最大程度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滥用抗菌药物引发的耐药性和副作用。比拉尔·海帝表示,这项研究论文如果在SCI发表,我们的抗菌药评分表制度可为其他医院提供参考。
基层的小医院体现医生价值
在神木市工作生活近4年,比拉尔·海帝两个孩子先后在神木市医院出生。7月4日,记者在神木市医院采访比拉尔·海帝时,他指着医院对面的小区说:“我就住在医院对面,上班走路只要5分钟。”他马上要去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后”,仍然是神木市医院的一名医生。
比拉尔·海帝(左)查看小患者的恢复情况(央广网发 阿琳娜 摄)
记者随比拉尔·海帝到住院病区查房,患儿妈妈张娟说:“海帝医生医术很好,我特别信任他,他人特别好。”在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县级市医院工作,比拉尔·海帝认为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在中国基层的小医院做好临床医生最能体现医生的价值。”
比拉尔·海帝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巴基斯坦,他到中国深造医术,融入中国生活,以宽阔的视野带动县级市医院提升临床医疗及科研水平,他还始终保有一份中巴友好、感恩之心。在他眼里,“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各国经济、文化与风俗的是一座桥梁。比拉尔·海帝表示,来中国,可以充分实现自己人生梦想,在西安交大、神木市医院学习、工作和生活真正地感受到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