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诚信万里行|起底考试作弊黑色产业链

2018-07-08 15:05:5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记者熊琳 王晓洁)表面看来是用于修改答案的橡皮,翻过来却是“答案显示器”;系在脖子上的纱巾,用手仔细检查,里面隐藏着微型显示屏;看上去只有黄豆粒大小的无线耳机,塞进耳内居然能传输考试答案……新华社记者采访发现,在司法机关办结多起由多省人员参与的组织考试作弊案中,作弊呈现“一条龙”运营的产业化现象,黑科技应用层出不穷。组织作弊人员间如何分工?答案如何被传入考场?“作弊产业”收益几何?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网上招募 线下培训 作弊产业“一条龙”运营

记者日前在采访中获悉,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办结一起组织考试作弊案。在某国家级资格考试中,被告人李某等10人,利用作弊器材,分别组织多个考点的30余名考生作弊。

“网上招募作弊考生并提供设备,获取考题后编写、传输答案,被告人间组织严密,各有分工。”房山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董杰介绍,本案中,先是有人通过微信朋友圈散发“考试必过”的消息,招募有作弊意愿的考生。考生确定参与作弊后,再完成交纳钱款、领取作弊设备和接受设备使用培训等事项。

考试开始后,被告人李某、被告人苏某层层指使被告人丁某在考场内使用微型照相机将考题拍出,交给早在考场卫生间内等待的被告人郭某。然而,因考场内手机信号遭屏蔽,照片无法传送,被告人郭某将装有试题照片的存储卡带出考场交给被告人苏某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查获。

最终,房山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判决,本案10名被告人分别因组织考试作弊罪和非法出售试题罪被判处九个月至二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