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7月3日电 题:“环保风暴不是危机,而是机遇”——山东武城“共享工厂”调查
新华社记者邵琨、席敏
过去,一到刮风时节,山东省武城县不少群众被工厂里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困扰。如今,经过一场环保风暴的洗礼,这里的天更蓝了,空气更干净了。
记者近日在山东武城县采访发现,当地采取“共享工厂”模式,将过去的“散乱污”企业关停后搬进大企业。双方共享环保设备、资源和市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共享工厂”描绘产业“新图景”
记者见到张新桥时,他正在山东中威空调设备集团的“共享工厂”里忙碌。去年8月,长期从事加工空调风口风阀的他关掉自家小作坊,成为中威空调的合伙人。
武城的空调产业最早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截至2016年底,拥有规模以上企业近160家,个体工商户1000多个,有5万多人以此为生。
然而,这其中有大量“散乱污”企业和小作坊,分布在村庄周边甚至村中。仅鲁权屯镇邢庄村就有43家空调配件小作坊,全村人饱受噪音、异味和粉尘之害。
鲁权屯镇人大主席张子璐说,“散乱污”企业设备落后,产品低端,但他们各有所长,有的擅长生产加工,有的擅长市场销售。大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但成本相对高、品质好,同时还缺少资金、熟练技工。
为此,武城县政府牵线搭桥,鼓励规模以上企业作为平台,对关停的个体工商户开放,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们共享熟练工人、生产和治污设备、市场订单等。
“疏堵结合”变“危机”为机遇
通过“共享工厂”模式,武城县一批企业采取合伙的方式形成优势互补,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加快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不断提速的车轮,让赶路的身影更加从容,让眺望的目光更加深远,让发展的阳光照进每一个普通人的回家路。春运的变与不变、快慢之间,实际上是中国迅速发展的隐喻:让普通群众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红利。
微观中国系列策划之二十四: 今天是第29次全国助残日,我国现有约8500万残疾人。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残助残举措,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了更加全面扎实的社会保障、创造了更加宽松优良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