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网箱养殖产业带来繁荣的背后,生态隐患却越来越明显。由于养殖历史长、规模大,加上乌江库区水域涉及三市五县区共同管理,没有统一的库区综合管理机构,过去能直接饮用的乌江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朱正文说,自己也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能“靠水吃水”。“网箱越来越多,那个网箱上还喂点狗,人吃、住、垃圾都在那个网箱上,它就是污染,就变黑了,所以我们就不能吃那个水了,我们都是外面拉水来吃。”
人类活动是加剧乌江水质变化的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投放饲料过多带来的危害。为了追求效益,网箱养殖户肆意增加饲料投放量,导致鱼排泄物增多,这才是造成乌江污染的罪魁祸首。
为了还乌江一江清水, 2017年播州区就进一步加大了网箱养殖的规范管理,坚决取缔无证养殖和超面积养殖行为。今年4月,播州区更是做出了在5月13号前,全面完成网箱取缔工作的决定,并安排网箱整治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确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播州区水产站站长周南雁:“从17年开始,我们播州区就对超面积的违规养殖的(网箱养鱼)在12月份就全部撤除。今年根据要求,在2018年5月15号以前,对现有的有证核发的网箱养鱼全部撤除。在13号凌晨2时,基本的网箱全部上岸撤除,15号通过市环保、农委的验收。”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播州区以雷霆之势,全面完成了网箱拆除任务。然而,渔民“洗脚”上岸后,生计又该怎么办?曾经的“乌江鱼”品牌又将何去何从?
为配合乌江网箱拆除工作,帮助网箱养殖户更好的转产上岸,早在2017年2月,播州区就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引进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通过人工干预迫使水体在池塘内循环流动,在固定的流水池中“圈养”吃食性鱼类,有效收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将其变为瓜果、花卉等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从而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网箱拆除后,和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朱正文和儿子朱大生带着存鱼上了岸,发展起池塘循环养鱼。朱大生说:“这5条池子的鱼都是我从乌江带上来的,总的大概有6万多斤,鱼对这个新环境呀,都是慢慢适应了。鱼适应了,我就开心,我的这个饭碗没丢。”
新华社贵阳11月27日电(记者李平)评茶叶质量优劣,斗制茶技艺高低。2015年至2018年,贵州连续四年举办斗茶赛,通过斗安全、斗品质、斗标准,贵州茶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