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各地高考录取工作展开 填报志愿要注意哪些专业变化?

2018-06-29 08:06:0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今年,中南大学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改革。大类培养时间原则上为一年,个别大类可根据具体情况缩短至半年;大类培养期间,同一大类各专业培养方案相同,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相同,完成专业确认和分流后,按照各自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也全面推进大类招生和培养,据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訾艳阳介绍,该校已经形成了“8+8”的大类招生培养新格局,即8个大类和8个拔尖人才培养特色试验班,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转变。

“大类招生是高校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的必然方向。”罗立祝表示,大类招生模式推迟了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深入地了解专业,减少考生选报专业的盲目性,增强专业学习的稳定性,拓展专业学习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各个学校虽然同样是按大类招生模式进行专业划分,但是记者发现,专业目录中相同的招生大类,各学校所包含的专业也不同。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类”包含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3个专业;南京大学“经济学类”在此基础上还包含保险学、金融工程和产业经济学3个专业。厦门大学“工商管理类”包括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9个专业;而兰州大学“工商管理类”则包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等5个专业。

因此,考生须以本省下发的《招生专业目录》为权威参考,看清所报学校的招生专业,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否包含在某“大类”之中,以免漏报、错报。此外,按大类填报志愿时,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就不存在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考生录取的机会。

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