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富阳6月19日消息(记者谢梦洁、陈瑜艳、任磊萍、刘军、孟晓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现今,富春江版“春江花月夜”正在杭州富阳的东梓关村上演。
“东梓关在富春江的东岸”,祖籍富阳的作家郁达夫在他1932年写的小说《东梓关》中,把拥有百余幢清末民初建筑的东梓关村描绘成了一个商贸兴隆、商贾济济的兴旺村庄。然而世事变迁,水运逐渐衰落,陆运兴起,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让东梓关在岁月的长河里渐渐走向衰败。
富阳东梓关村村貌
2013年,富阳的东梓关村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村”和“杭派民居示范村创建村”,村里的古建筑保护工程与打造建造杭派民居示范点的安置计划随即开展,一批崭新的新杭派民居跃然于东梓关乡村图景之上,东梓关村也一炮而红成为了远近驰名的“网红村”。
打造新杭派民居
最美回迁房的“抽象”与“重构”
2013年年末,负责东梓关村回迁房设计改造的设计师孟凡浩带领他的设计团队住进了东梓关村,开始了他的乡村改造计划。孟凡浩说:“当时东梓关村还有‘限价’,所以我很多设计还要考虑到价格的因素,我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合理的造价控制,让当地的村民真正地从腰包里掏出钱来买这个安置房。同时,我们也有很多责任,当时的乡村旅游还没有这么火爆,我们以前是做城市的高端项目,所以我们其实不是很了解乡村,我自己也没有乡村生活经验,所以怎么样接地气,我们就考虑做了好几次乡村的调研,为的就是这份责任感。”
孟凡浩和村民们同吃同住之余,通过给村民发调查问卷等调研的形式,不断倾听村民们的实际生活需求。最终这批安置房有了自己固定的户型:每个大院里都包含3个独栋建筑,每栋一户,分别包含4个以上的卧室,各有前、侧、后3个不同小院,户与户之间完全独立,保持1.6以上的间距。
东梓关村回迁房实景
“我们的建筑形态也保留了浙江传统民居堂屋坐北朝南,院落由南边进入的式样,这是设计团队花费数月与村民进行上百次沟通产生的结果”,孟凡浩说,“在我的理解就是,‘传统’其实是每个人身上的一个文化的根基,它会随着时代传承下去,我们这些后代其实是对‘传统’的一种回应,我们最终要造出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东西,我们还是希望做一个带有时代印记的东西,挖掘地域性和本土文化。”
说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孟凡浩向记者解释道:“我的设计理念就是‘抽象与重构’。所谓‘抽象’,就是对建筑的形态、气质、色调上的抽象。走在这种建筑当中,看不到任何传统的杭派民居的符号印记,我们只想通过抽象的方式把建筑的意蕴保存下来,气质对了,就符合地域性。”
东梓关村回迁房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