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广西天等:贫困山区渐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洼地”

2018-06-17 20:16: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南宁6月17日电 题:广西天等:贫困山区渐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洼地”

新华社记者刘伟、钟泉盛、徐海涛

随着东部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转移。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西天等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当地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和返乡创业热潮,在大石山区深处的村头屯尾建起大量“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呈星火燎原之势

记者日前在天等县天等镇洪岭村的一家小型制衣厂看到:数百平方米的房屋内,一侧,10多名工人分排坐在机器前认真裁剪面料;另一侧,几名工人在分拣、组装服装配饰。

负责指导的赵祖华创办了此“扶贫车间”。2016年,在广东一家服装企业工作的他带着技术回到家乡,在当地筹资办起制衣厂。

“通过和广州企业合作,厂里年订单100多万件,工人基本上是本地农民,其中不少是贫困户。”赵祖华说。

记者在天等采访时,不时看到类似的“扶贫车间”。

天等县委书记吴强说,在天等,“扶贫车间”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载体,让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加工业基础上,当地还进一步探索发展“扶贫养殖车间”“扶贫种植车间”等模式。

占地50亩的天等县龙茗镇扬翔公司养猪基地是新型“扶贫车间”之一,基地以“公司+贫困户”的形式,吸纳贫困户用扶贫贴息贷款参股,并优先雇用贫困户。据龙茗镇副镇长董敏强介绍,基地可带动400多户贫困户脱贫,人均年增收逾万元。

眼下,“扶贫车间”在天等已广布于各个乡镇、村屯。全县“扶贫车间”已达137家,带动3740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多重优势激发乡村创业热情

记者采访了解到,“扶贫车间”满足了山区部分农村家庭的务工需要。

福新镇党委书记黄荣荣介绍,“扶贫车间”对从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符合山区老人妇女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实际,加之受两孩政策影响,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工作意愿也在增强。

再者,地方创新服务强化了政策优势。近年来,天等县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发展的实施方案》《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暂行办法》等文件,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激发了返乡人员、致富能人等群体就近创办“扶贫车间”的热情。

天等县多家“扶贫车间”负责人表示,除政府在基础设施、技能培训、财政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外,“扶贫车间”通过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等方式,还能享受到资金奖补、融资担保等多项红利。“这种支持力度让我们吃下了干事创业的‘定心丸’。”

  延伸功能开拓基层治理新途径

在扶持做大“扶贫车间”的同时,天等县还着力延伸“扶贫车间”功能,推动更好解决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后劲欠佳等问题。

“车间实行弹性工作制,按件计酬,既方便照顾在城区读书的孩子,又能及时处理家务事,比过去在广东打工好多了。”天等县驮堪乡驮堪村村民张克健如今是县城附近一家制衣“扶贫车间”的工人,月收入2000多元。“车间里,有不少像我这样从外面回来的人。”

记者在天等走访看到,一些“扶贫车间”还办起“职工课堂”“扶智课间”,为员工提供知识培训,并征集志愿者帮助员工子女及附近贫困户子女辅导功课。“以前小孩在家没人管总看电视,现在有了课余辅导,孩子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村民农桂兰说。

天等县委常委、副县长张雪奎表示,通过因地制宜扩展“扶贫车间”服务功能,全县有2100多名儿童妇女不再留守,许多农村家庭实现挣钱和顾家“两不误”。

多位受访干部反映,通过加强规划引导,“扶贫车间”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通过鼓励‘扶贫车间’利用乡镇、村屯闲置集体土地建设厂房,或租用闲置的旧学校、旧村委会办公场所,不仅节约了土地,降低了投入成本,一些乡村的村集体经济依靠所获租金,还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天等县委副书记潘滔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