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华社记者驻村挂职日记之一:深山里的世界

2018-06-12 11:36:0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出现在我眼前的这位畲族汉子,个头不高,目光炯炯,他一边扶着摩托车,一边和我们攀谈起来。

“最大的变化那肯定是路咯。”兰岳华告诉我们,以前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雨天都不敢骑摩托车,一不留神就会打滑翻车。自从村里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每家都通了入户水泥路,他的摩托车也可以在村里各个角落畅通无阻,“如果不是因为脱贫攻坚,村里没有能力去修这些路。”

在山里人的眼里,路是最重要的生活条件,只有脚下的路才能连接外面世界,祖辈们一辈子辛勤劳作,就是要让后人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闯荡。然而,路修好了,村里能出去的年轻人也都出去了,只留下一些老人踽踽独行。祖辈的愿望实现后,却加速着村庄的凋敝。

我们一路边走边聊,兰岳华向我们分享着大山里的生活。因为交通不便,高车坳的村民要出趟山,只有沿着我们进村的那条山路,如果没有交通工具,这段距离对于他们而言,便意味着1个多小时的徒步行走。这样的出行方式让我们感到惊讶,但对于这里的村民却是司空见惯。

而一些我们生活里司空见惯的场景,在高车坳村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演绎方式。

一般来说,乡里的村民如果要买肉买菜,或者购置些生活用品,会有商贩骑着电动三轮车,挨家挨户流动叫卖。但是高车坳村山高路远,商贩是不会把三轮车开进来的,一来路远,二来就算进来了也没有人消费。村民们吃菜可以自己种,但如果想要买点肉吃,就得提前商量好,“众筹”购买,凑到了一定的数量再打电话联系,商贩才会送肉进山。

而在山里,有时候打电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高车坳村有个村小组地处大山深处,通话信号不够稳定,尽管村民都有手机,但是有时要走到信号较强的地方,才能拨出一通电话。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