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知识青年下乡:沉入真实的乡土中国

2018-06-11 07:56: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博士生刘楠在去年8月发起成立了“探村博士联盟”,更是聚集了一群关注乡村建设、有乡土调研实践经验的博士生,联盟刚成立时每周都有博士生找来。目前,联盟成员已由最初的28人扩张至58人,“博士僧”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高等学府,学科背景迥异,却一水儿地拥有自己的乡土故事。

与挤破脑袋进城的人们逆向而行,他们独自或组团来到乡村调研、实践,“清流”般流向乡村、农户。如今,这股力量似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而愈加壮大。

在乡村实践调研“老手”、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沙垚看来,这并不是种错觉,尤其今年很是“火爆”,“很多以前跟乡村没关系的老师都开始带着学生去乡村”。

自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毕洁颖也明显感觉到这一变化,“一方面去乡村调研的人多了,我们去调研时,经常有县里或村里的人给我们说好几批人过来调研;另一方面,研究‘三农’的机构多了,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中的涉农研究院、研究中心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突然觉得自己的同道多了”。

  遇见真实的乡土中国

为什么到乡村来?写论文,完成课题,“为乡村做些什么”……缘由不一而足,但总绕不过那份对真实乡村的好奇和探究。

刚开始,白洪谭对到乡村去是有些“拒绝”的。

从农村到省城再到首都北京,读博期间又去加拿大访学……在白洪谭看来,自己的求学生涯是一个逐渐远离乡村的过程。如今再回到村里去,这让他有些纠结。但在和老师的沟通中,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所学的很多知识来自西方经验,而非本土实践。他所说的老师便是华人学者赵月枝教授,曾带队回到家乡调查缙云烧饼产业,又被称为“烧饼教授”。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