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数颗北斗星,地上一张地基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通过抓总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构建面向大众与行业用户的高精度位置运营服务平台,打造自主可控的北斗地基增强“全国一张网”,可以实现比标准精度更好的北斗高精度应用服务。
据专家介绍,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北斗基准站接收北斗导航卫星信号后,经传输、处理、修正,针对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通过卫星、数字广播、移动通信方式等实时播发,实现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比如,智能手机中的北斗高精度,可用于汽车的驾驶定位导航;车道级导航可用于大货车管理、约车;更高精度毫米级的应用,可以用做建筑变形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包括泥石流滑坡等。
未来,北斗高精度应用将成为像水、电、气一样触手可及、随需而用的公共服务产品。
看见“祖国,这里有我”时,感觉一切都格外有意义
每次传来北斗任务圆满成功的消息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04所的北斗任务软件评测团队总是无比激动。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团队,是北斗系统的软件“体检师”,一直以“啄木鸟”的劲头把好软件质量关。
面对北斗卫星研制、发射周期紧、技术新、算法复杂等困难,项目团队经常封闭测试、集中加班,先后发现了300余处问题和隐患,包括影响导航任务通信、数据采集、姿态计算等方面的问题50多个。
“参与任务以来,每天都开启头脑风暴,将软件的每个功能和性能印刻在脑海中,秉承‘不轻视一处疑问、不放过一个问题’的原则,逐行排查代码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软件测试的价值和乐趣。”多次带领团队承担北斗导航、量子卫星、暗物质卫星等软件评测的李丽华说。
参与北斗地面系统研制的中国电科20所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无论是在试验室、机房,还是在野外,从漫天黄沙的西北到风光旖旎的东南沿海,总有团队成员的身影。团队在高原建站时,海拔超过4500米,氧气含量严重不足,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很多人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但是,每当他们路过高原监测站,看见石碑上写着的“祖国,这里有我”时,感觉所做的一切都格外有意义。(记者 余建斌)
5月28日消息今天早上《经济参考报》发表新闻北斗导航启动认证试点,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联盟正式启动对包括芯片、终端产品、信息系统、运营服务在内的北斗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的认证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