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新乡6月6日消息(记者李凡 贠荣臣)在河南新乡的小城村,有这样一位不甘于贫穷的贫困户,通过村里落实 “乡村振兴”的系列规划,短短三年就成为了拔穷根、奔小康、带着大家伙致富的典型,从而带动其他贫困户积极投身到脱贫大队伍中,续写了一个个接连脱贫的好故事,而这也正成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缩影。
“二百卖不卖老师儿,卖了就成交了。”
“不说了,220块钱,中了你拆走妥了。”
“二百二也中,就你说那我少赚个,就这吧……”
河南省新乡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脱贫户郭祖彬,正忙着跟村民议价,回收旧电动车。原来生活贫困的他,没有固定收入,现在专职做废弃物再回收产业的他,收入不错,早把生活中的“穷”字擦的干干净净。郭祖彬说:“一开始没想着赚这么多,一天挣个百儿八十就可以了。(现在一年全家)能存个三万五万,甭说花出去的钱。”
老郭说,几年前给儿子治病,借钱、打工,还钱,生活勉强维持不说,自己又落了一生病。而随着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村里对贫困户采取1名帮扶责任人、2项以上帮扶政策和专属的帮扶措施这样的“1+2+N”帮扶发展模式,把贫困户和大家连起来一块发展,共同致富。老郭种起了地黄,孙子享受了教育补助,儿媳转移就业,这更让老郭坚定了脱贫的信心。
“今年比去年长的好,块头大。最起码多出2000斤。你哪怕一亩地,最低保底1500,这卖得多了,卖1600分1600,卖1700分1700,卖2000分2000。”郭祖彬说。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在村两委和合作社的帮助下,老郭种的地黄每亩利润达三四千元,自身脱贫的劲头越来越足。如今,他又和村里两个贫困户搞起了废品回收,靠自己的一双手,已经完全实现了稳定脱贫。“你当人没有精神支柱不中啊,得有精神支柱。主要是俺的(村支)书记非要把小城的老少爷们带领致富不行,把孩子老婆都丢在郑州顾不上,咱得对起书记的一片心啊。”
自己脱了贫,郭祖彬又开始想着如何让附近的贫困户也跟着脱贫,于是他让自己的媳妇和村委会一起教大家种起地黄,誓要再花上三年的时间,和大家一起构建中药材“小基地”。
如今,靠着精准扶贫的政策,小城村的地黄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已带动村里的66贫困户实现大幅度增收,摆脱了贫困。老郭所在的村两委还在市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小镇,依托中药材基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使剩余的24户贫困户也都能够顺利脱贫,共享新时代发展成果。
“首先呢扶贫要扶志,我村对全村的贫困户进行了志智双扶,让我村的贫困户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更树立了自己的信心。我们会多鼓励向郭祖彬这样的同志去学习,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这样才能使贫困户更早地脱贫致富奔小康。”村党支部书记郭祖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