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侗族民间工艺品销往全世界
央广网贵州6月5日消息(记者孟海)近年来,贵州省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不动摇,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目标,取得了明显成效,贵州省各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日,记者来到素有“黔东门户”之称的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自去年中央环保督查以来,环保工作成效大幅提升。现正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目标,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形成全生态产业链,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记者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的贵福菌业公司看到,几名工人正在大棚采摘茶树菇。走进菌包车间,由黑色变成白色的菌包整齐堆放。该公司销售部负责人陈家平介绍,茶树菇菌包由多种原材料组成,其中重要的就是玉屏当地的茶油生产产生的废料。
“以前油茶籽在榨油后壳就没用,到处乱堆放污染环境,我们把油茶壳用于茶树菇菌包后,废弃物就成宝贝了。”陈家平说,菌包卖给农户,农户在卖完茶树菇后,公司统一回收废弃菌包,每袋0.3元,回收的菌包用作有机肥料的原材料,有机肥用作油茶树种植,从而形成循环产业。该项目也得到玉屏环保局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我们利用水泥窑处置城乡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将垃圾的气体送到水泥窑处理,烧不掉的废渣当作水泥原材料使用,垃圾废水通过污水池送到分解炉里面处理,高温能有效处理二噁英气体。”玉屏海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俞忠心是安徽人,到玉屏工作有几年,每天与工人们处理全县80%以上的生活垃圾。在他看来,玉屏的城乡居住环境今非昔比,全县的城乡生活垃圾能得到有效处理,离不开当地环保部门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
“县环保局经常来服务、指导我们的工作,从我们企业的角度可能做得不够完善,环保部门就从规范的角度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解决环保上的疑惑和难题,我们的企业规范了,我们的工作也就更有底气了。”俞忠心说。
古老的侗族县城已经现代化
玉屏是中国西部一个物产丰饶、风景秀丽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箫笛之乡。辖区境内水色山光、峰峦叠翠,一派世外桃源的优美景象。在玉屏,生态与发展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如今的玉屏在施政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已经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把环保落到实处,玉屏侗族自治县依托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所作出的顶层制度设计,结合地方实际,确立了环保整改的四大步骤: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上有领导亲自督战,下有群众时刻监督,让玉屏侗族自治县的产业转型更加稳健、有序。
“环保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水、气、声、渣的问题,当然,这也是狭义的环保,真正的环保要解决发展和生态的矛盾问题,实现发展和生态的共赢。”玉屏侗族自治县环保局局长毛瑞起说,作为基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就是要坚决将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坚守发展与生态底线。在他看来,环保解决办法不是只罚款、关闭、搞“一刀切”,而是要正确引导企业,增强环保意识;要坚持疏堵结合,服务指导企业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提升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帮助企业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条,实现废物综合利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其实并不矛盾,坚守发展与生态底线,我们玉屏主要的做法就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徐开明说,生态产业化就是将玉屏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资产化,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产品和全域旅游,从而实现百姓富;产业生态化就是在充分实施节能减排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杜绝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生态美。
玉屏侗族自治县环保产业的发展只是贵州发展环保产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贵州省作为两江(长江、珠江)重要水源涵养地,坚守两条底线,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绿色经济,步履坚实。贵州先后下发了《全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工作方案(2016—2017年)》和《贵州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省领导分任“河长”,亲赴全省八大水系30多个点巡河护河,启动全省磷石膏“以用定产”政策研究,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大到江河流域整治,小到厕所革命……绿色发展引导贵州产业转型升级、美好生态引得客商纷至沓来、多彩贵州让旅游实现井喷。近年来,贵州的经济增幅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贵州实现了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的喜人局面。